“營改增”是1994年分稅制后最大最復雜的稅制改革
去年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方案》(財稅〔2011〕110號),和《關于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1〕111號),明確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此次改革,因涉及我國兩大主體稅種,牽動眾多納稅人的切身利益,被公認為是繼1994年分稅制之后最大最復雜的稅制改革,也是一項重要的結構性減稅措施。
“營改增”是什么,增值稅、營業稅又是什么?
“營改增”,通俗來講,就是把產品和服務一并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不再對“服務”征收營業稅,并且降低增值稅稅率。增值稅與營業稅是我國兩大主體稅種。2011年,我國增值稅和營業稅合計征收約3.8萬億元,占總稅收的比例超過四成。
增值稅的納稅人只需對本環節的增加值繳稅。打個比方,你銷售一支鉛筆,進價10元,銷價12元,繳納增值稅的話,你只需要對增加的2元錢納稅。而營業稅則是以營業額和銷售額作為稅基計算繳納,具體到銷售那支鉛筆,就得以售價12元為稅基納稅。在這之前,我國對貨物和勞務分別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在這種稅制結構下增值稅納稅人外購勞務所負擔的營業稅,以及營業稅納稅人外購貨物所負擔的增值稅,均不能抵扣,重復征稅問題始終沒有完全消除。
推行“營改增”會給全國帶來什么?
據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相關調研報告測算,“營改增”后,上海市稅收將因此減少大約100億元,這些減少的稅收將轉變成企業實實在在的利潤,成為助推試點行業以及相關行業做大做強、轉型升級的“營養”和動力。據國家稅務總局測算,如果在全國全面推行“營改增”,全國稅收凈減收將超過1000億元。由此可以帶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出口增長0.7個百分點,同時可以帶來新增就業崗位約70萬個。
上海“營改增”是怎么做的
從1月1日起,上海有12.6萬戶企業納入改革試點范圍。其中文化創意領域的企業最多,占比近四分之一;研發和技術服務類占近五分之一;交通運輸業占約十二分之一。
來自試點企業以及財稅部門的信息表明,試點的各項政策措施運行情況總體良好,大部分一般納稅人稅負略有下降,促進產業發展的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其中7成為小納稅戶,這些小規模納稅人大多由原實行5%的營業稅稅率降為適用3%的增值稅征收率,且以不含稅銷售額為計稅依據,稅負下降超過40%;試點的一般納稅人中,85%的研發技術和有形動產租賃服務業、75%的信息技術和鑒證咨詢服務業、70%的文化創意服務業稅負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稅負減輕的企業中,文化創意服務類效果比較突出。文化創意產業包括設計服務、商標著作權轉讓服務、知識產權服務、廣告服務和會議展覽服務五大類。而作為審計、咨詢、技術服務、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的下游客戶,國內某大型制造企業也屬于改革受益者。據企業稅務經理測算,“營改增”后他們有8億元來自上海試點企業的外購勞務都能獲得6%的增值稅發票,意味著一年將減少近5000萬元的流轉稅支出。一些純做倉儲的公司也受益不少,這些倉儲公司原先按營業稅要交6%的稅,現在只要按5%的稅率交增值稅就可以了,而且如果有搬運類機械的進貨抵扣,所繳納的稅金會比以前少得更多。
但也有部分企業的稅負不減反增,其中的“杰出代表”是交通運輸業。對此,上海相應制定了過渡性的財政扶持政策,專門設立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財政專項資金”,對稅收負擔增加的企業給予財政扶持。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認為,在試點初期,交通運輸企業稅負增加原因在于其主要資本投入是車輛,如果企業的大部分車輛是在改革試點之前購置,就會出現可抵扣進項稅額較小、銷項稅額相對較大的情況。同時,由于改革尚未全面推開,企業的進項稅額抵扣不充分等。
上海“營改增”實施細則
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應稅服務的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以下稱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標準的納稅人為一般納稅人,未超過規定標準的納稅人為小規模納稅人。
應稅服務年銷售額超過規定標準的其他個人不屬于一般納稅人;非企業性單位、不經常提供應稅服務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選擇按照小規模納稅人納稅。
應納稅額=銷售額×征收率
(一)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稅率為17%;
(二)提供交通運輸業服務,稅率為11%;
(三)提供現代服務業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除外),稅率為6%;
(四)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應稅服務,稅率為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