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汪是一年級的新生,所有人都不會想到,家里每月寄給她的生活費高達2000元,比有些老師的工資還多。可就是這樣一個家境富裕的女孩,竟當起了“破爛王”,而且干得很出色。“電話一通,廢品掃空”的廣告語,就是她和同伴們一起想出來的。
現任財務主管王文娜,是個身材瘦弱的女生,如果有人賣廢品,她要第一時間把錢送到客戶手中。她的手提袋很沉,除了課本,她每天還要把站內的全部公款帶在身上,這些錢大多是毛票和硬幣。
今年放寒假前,考試一門接一門地結束,同學們有很多書本賣。有一天,她們收了1000多公斤廢舊書本,可回收站里只有一個秤,工作量很大,從上午10點一直忙到晚上7點,才把所有的書過完秤。
可書都在公寓宿舍樓下堆著,要想運到倉庫就成了問題。汪幸婉靈機一動,跑到校園附近的工地借來了板車,就這樣,她們干到夜里11點多才收工。“到了宿舍一沾著床,馬上就睡著了,誰也沒顧上洗漱。”小汪回憶說。
學院團委書記毛艷說,在回收站工作的同學大多數是貧困生,雖然自己掙不到幾個錢,但她們還是把回收站的盈利捐出來,幫助那些更加貧困的同學。
“每次賣完廢品的錢,我們留40%作為活動經費,做繼續回收廢品的資金,剩下的60%交到學校的貧困生資助中心,用于資助貧困同學。”小汪說。
學院副院長張建軍表示,建立廢品回收站,是以服務學生為主,既可以幫助同學們勤儉節約,又可以美化校園,還可以為學校、為貧困生做一些實事。但主要目的是想通過讓學生從事較低層次的工作,培養他們良好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