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是一個有思想有創意的群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創業方式,隨著信息傳播不斷加快,越來越多80后獨特的人生經歷和創業致富模式也慢慢浮出水面,并為人們熱切關注。 如今,資陽的80后正在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激情,但他們也很困惑,在目前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融資問題、盈利模式,以及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續航能力”,都成為一條擺在他們創業面前的“荊棘路”。 80后創業:快樂與艱辛 雁城西門某小區內,環境清幽鳥語花香,一套面積100多平方米的住宅房里,兩個年輕人正在里面不停地忙碌著。“以前這是一家公司的辦公室,我們剛轉租了過來,就算正式‘安家’了。”陶鑒靈掩飾不住興奮。 陶鑒靈今年剛好30歲,“算是趕上80后的末班車吧。”他有些靦腆。一直以來,陶鑒靈對家鄉的熱情就沒有熄滅過,讀大學的時候開始自己編寫網絡程序,直到2005年,他創建的資陽某網站才初步形成。2008年,他正式辭掉在上海收入可觀的工作,回資陽創業。從此,他把“創業”排在了第一位。 對于這位從前只看過別人在“市場大海中游泳”的80后來說,創業之初,融資、創建網站盈利模式、獲利并擴大影響力等問題,都成為擺在他面前的難題。陶鑒靈透露,幸好自己機緣巧合遇到了合作伙伴,不然他還要為幾百萬的創業資金苦惱。 “創業的難度大于想象,但是有艱辛也有快樂,總的來說還是快樂多過艱辛。”陶鑒靈說道。 創業之初———融資難 “創業之初的最大的困難肯定是融資難。”陶燕是一位典型的80后,說起創業時的艱辛,陶燕不假思索地說。 陶燕2007年大學畢業后考取了簡陽青龍鎮的村官。2008年到四川農業大學參加了種養殖技術培訓后,頓時覺得眼界大開,于是便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憑著自己對市場和當地情況的分析,她毅然決定選擇蓮藕種植。據陶燕介紹,當她決定要開始種植蓮藕時,合伙人拿出部分資金,而自己卻并沒有資金拿出來投資,近4萬元的啟動資金就成為了陶燕開始創業夢想的“難關”。 在貸款無門的情況下,陶燕不得不選擇從親戚家東拼西湊借錢開始。“爸爸為了支持我創業,替我去銀行擔保貸款1萬元,我又找親戚朋友借了3萬元湊齊了啟動資金。”陶燕說,“借錢也十分困難,找了很多人借,三五百元我都在借。” 資金到位后,陶燕的蓮藕種植基地也正式開辦,由于之前參加過相關知識培訓,加上最近幾年蔬菜種植行情較好,她的蓮藕種植也發展得比較順利,已經由最初的30畝擴展到現在的280多畝,每年的經濟效益近20萬。 記者了解到,80后創業“融資貸款困難”成為創業者“最頭疼”的問題。針對青年創業融資難的問題,我市正在積極探索新的貸款方式,以便讓創業者們獲得“甘露”。2008年11月以來,團市委、資陽銀監分局在全省率先探索試行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項目,各級農村信用社將對已評定的農村青年信用示范戶給予信貸支持,解決農村青年創業過程中的資金問題。 創業之中———盈利模式成關鍵 在苦苦堅持1年半后,李偉創辦的DIY蛋糕店終于從資陽搬遷到成都。對于這位80后創業者來說,收獲頗多,其中便是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否清晰。 2009年底,李偉從朋友處獲悉深圳DIY蛋糕較為盛行,可以由客人親手制作蛋糕并享受整個過程,還能在蛋糕上寫下心愛人的名字,刻成光盤作為永久紀念。 在蛋糕店開后,李偉才發現要在資陽拓展業務實在有些困難,由于個性化定制的特殊性,這決定了這一產品不能“批量生產”,單靠一單一單的業務根本形成不了規模。由于盈利模式受到挑戰,李偉最終放棄了在資陽創業。 與李偉的創業模式相比,王志強的盒飯外賣顯得簡單而高效。據王志強介紹,目前資陽外賣行業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有很強勁的后續發展空間,目前他正在考慮擴大外賣的服務范圍。 資陽某資深創業人士表示,目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能否找到一個前景可見的盈利模式對于公司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建立好盈利模式后,對產品的生產進行專業化提升不可或缺。 創業穩固后———考驗續航能力 許多80后在創業的道路上,發現公司規模較小的時候,無論是管理或是經營都得心應手,但一旦規模提升幾個等級后,包括管理、市場經驗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至,開始考驗80后創業者的“續航能力”。 張楊路對之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他剛開始在資陽開辦廣告公司時,公司僅有4人,“誰在偷懶一瞄就知道了。”他說管理起來很簡單,而且贏利十分可觀。但公司做大后,公司的贏利狀況并不伴隨著人員的增加而同比增加,管理上也讓他非常吃力,這讓張楊路很苦惱。 事實上,張楊路遇到類似管理方面的苦惱很多創業者都遇到過。小曾開了一家學習用品超市,他雇了一個店長和幾個售貨員代為管理。由于規模不大,超市沒有配備類似大型超市的打票機。但小曾近日發現售貨員存在“自己進貨出售”的行為,這讓他不得不親力親為。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未來企業發展需要進一步考驗創業者管理的“續航能力”,因此,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80后們可以多參加一些商界交流或培訓活動,加速積累“經驗值”,從而為企業的“續航”發展打下基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