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崗位無高低
一位來自中國最著名高校的畢業生向唐應律提出了“天價”的薪資期望,他認為即便是從事基層崗位,憑借自己的學歷背景,也應該有高額的報酬,只有這樣,自己才不至于“跌份”。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亢雅軍認為,正是這種觀念,讓不少大學本科畢業生不愿意從事最基層的崗位。
甄源泰研究員對此進一步分析說,中國傳統的“品位管理”的思想決定了人們對崗位有著根深蒂固的定位。“什么人做什么事,等級觀念很強。”
而這種“品味管理”的痕跡不僅僅存在于封建社會的中國,即便是新中國成立后,也仍然沒有銷聲匿跡。
典型的例子是,以前中國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一畢業就會進入到干部序列中,他們不必也不能去從事最基層崗位的工作,自然而然地遠離了服務行業的工作。
這一體制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開始崩潰,但觀念的轉變速度遠遠不如其崩潰的速度。
崔軼雄發現,大學本科畢業生從事基層崗位,最大的障礙來自于他們的父母。在對員工進行“家訪”時,崔軼雄了解到,能夠在基層崗位上堅持下來的,其父母是他們最堅定的支持者;而不能堅持的員工,大部分是由于父母反對其從事基層崗位。
“就業是員工與用人單位之間進行等價的利益交換。”甄源泰指出,公司的確利用了其買方力量進行招聘,但同時員工也“有意愿”、愿意從事公司提供的工作,這是一個由供需關系決定的結果。
“教育的普及也是傳統觀念被打破的原因。”令亢雅軍感到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在海外受過教育的申請者對工作的期望值明顯更加合理。
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有過在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絲芙蘭店鋪工作或者業余兼職的經歷,“拿了博士研究生的文憑也不是就要到研究院工作的”。這樣的觀念讓“海歸”申請者更加務實。
甄源泰預計,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服務業比重的加大,所謂的藍領階層的比例將逐步變小,而白領階層的比例將逐步增大。
這意味著服務業崗位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其專業性越來越強,整個社會不再以大學本科畢業生服務于基層崗位為奇。
“年輕人沒有認清自己想要什么之前,其實可以先試試看,以便于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唐應律建議說,在現階段,從事基層崗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應該少一點浮躁,多給自己一點時間,為長期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