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丹寨還開展了“百個支部對結、千名干部幫扶”活動,安排320名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分別聯系1983名農村困難黨員和群眾,幫助他們謀劃思路、提供技術、擔保貸款。
縣農業局為加大農技推廣力度,租地200畝作為干部示范基地,讓干部到基地里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試驗成功后再在全縣推廣。龍泉鎮高寨村在縣教育局幫扶下,由村黨支部和黨員示范帶動發展養殖產業,家家戶戶都養豬,戶均養豬20頭以上,僅養豬一項,每年可使每戶農民增收近3萬元。
興仁鎮興仁村打工返鄉青年李德鳳,在外打工養豬多年,今年回家被選為團支部書記。在得到縣委組織部長劉明波擔保貸款后,已建起豬圈開始養豬,她高興地對記者說:“縣里貼息幫我們貸款發展產業,縣領導又十分支持,這讓我們心里就有了靠山,干起來就踏實多了。我在外地打工從事養豬多年,我一定用自己所學的技術,來帶動父老鄉親靠科技致富。”
在丹寨縣長青鄉排中村,打工返鄉青年池繼交高興地告訴記者:“在政府貼息貸款的支持下,鄉領導為我擔保了15萬元的貸款,還幫我協調土地流轉,我要大干一場,以每畝750元價格,租地近百畝發展新鮮時蔬,要為鄉親們闖出一條種菜致富的路子來! ”
像池繼交這樣的“幸運兒”,在丹寨著實不少,他們正享受著一系列發展產業的惠農政策,積極發展特色經濟。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有190多家農戶,獲得了產業幫扶貸款,貸款資金達1000多萬元,新上特色項目69個。
鼓勵青壯年家鄉創業,進一步激發了創業激情。興仁鎮擺泥村,在團支部的率領下,堅持每周組織青年學習政治理論、農業科學技術,幫助青年制定家鄉創業規劃,建起農技服務部和農產品產銷服務小組,并開通了農經網,提供學習種養殖技術,了解市場信息的廣闊天地。該村團支部正籌建“青年創業產業發展基金”,希望幫助有志青年創業就業。
中國古法造紙之鄉南皋鄉石橋村團支部書記潘玉華,邀請了中央美院教授、中國科技大學博士,到該村講解古法造紙的前景、世界手工紙的發展狀況。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3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