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縣各級黨組織在幫助返鄉青年創業中,積極對青年人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通過“產業富民工程”,為他們搭起創業的橋梁。
在外打工8年后回鄉,龍泉鎮高要村汪開明感慨良多:很多外出打工多年的青年至今兩手空空,他打工多年也只積累了2萬多元錢。
作為返鄉青年,他們創業的想法得到縣里的支持,汪開明在參加“青春丹寨”——我與家鄉共話發展,外出務工返鄉青年與縣委書記座談會的第二天,便通過8戶農戶聯保的方式得到了發展生豬養殖的政府貼息貸款32萬元,他自己則建起了面積達300平方米的圈舍,現已養豬50頭。
如今,在村黨支部的支持下,他帶領村團支部組建了高要村旅游農業合作社,以每股50元的股份制方式組建,有80%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他們將以高要多彩梯田為主,集旅游、觀光、農家樂為一體,通過土地季節性流轉的方式,讓梯田四季都充滿生機,成為別具一格的彩色高要村。
山鄉涌動創業潮
通過政府主導,返鄉農民發展產業再不愁資金、不愁技術,心里有了依靠。他們的創業勇氣被激發出來,打工回鄉創業者如雨后春筍般在苗鄉涌現出來,產業發展在丹寨涌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創業高潮。
排調鎮劉家村農民成為黔東南州深化“一戶一技能”的亮點,他們因地制宜,在山上做文章,在水上下功夫,什么賺錢搞什么,通過養牛小區、養豬基地、林下養雞等走上了致富之路。
州委書記廖少華到該村考察后,高度評價了政府尊重農民意愿,尊重市場,不拘一格發展產業,農民愿意搞什么就搞什么,逐步擴大規模形成產業化的發展路子。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4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