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我國高校畢業生創業率不到1%,其中創業成功不到10%,大大低于歐美等國 。不少人感嘆,提倡大學生創業看來有些不切實際。但在杭州,大學生創業是另一番風景,創業率達到5%左右,成功率超過60%。創業帶動就業,今年杭州市大學生就業率逆勢增長,高于去年。
大學生創業要過幾道關?存在哪些社會障礙?政府如何才能幫在點子上?記者近日在杭州進行了調研。
缺經驗怎么辦——
企業家當“導師”,面對面傳授經驗
一直在學校讀書的大學生,突然來當老板辦企業,往往會有無從下手的感覺。缺經驗怎么辦?杭州市的做法是:“導師帶徒”,請企業家來給有創業愿望的大學生言傳身教。
王志雄和他的導師尚陽每周要見2—3次,請導師指導解決企業經營困難。王志雄是浙江科技學院的學生,也是杭州赫銳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尚陽是浙江一名成功的青年企業家,2008年7月在杭州推出大學生創業“導師帶徒”時,以結對的方式成為王志雄的創業導師。
“一開始,他們幾個大學生非常理想化。企業做什么項目不知道,但自信滿滿,就覺得自己能一鳴驚人。”尚陽說,王志雄的創業經歷在大學生中很典型,熱情很高,但不夠實際。于是尚陽建議他們針對市場情況和自身優勢多做調研,最終選定開發“汽車表情儀”的項目。
之后的研發、生產,考驗的是大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從導師這里學到很多,比如怎么控制成本,怎么搞前期調研。”王志雄說,有時候導師自己去和客戶談生意也帶上他,一方面學習如何談判,另一方面認識了更多的企業家,積累人脈。
“然后他們遇到了困難。錢花得差不多了,理想的產品又研發不出來,幾個人開始爭吵,甚至要解散。”尚陽說,這時就要給一些鼓勵和支持,一些導師在必要時還會自己借錢給大學生,幫其渡過難關。
產品終于研制生產出來,在有關政府部門的幫助下取得了第一筆收入,但之后的推廣又停滯下來。“因為前期享受了許多政策優惠,所以后來一碰到困難就想著請政府幫忙。”尚陽明確告訴幾位大學生,企業的發展不能老靠在政府身上。
最近,王志雄和他的團隊完成了產品的第一次招商,初步確定了60多萬元的首期貨款,預計今年可實現銷售額500萬元。“這個小企業活了。”以自己十多年的辦企業經驗,尚陽滿意地做出判斷。
去年,杭州市聘請了首批112名企業家導師,一對一或一對多來指導大學生創業,效果良好,有的導師已指導成功了八九家大學生企業。目前,導師隊伍正不斷擴大。
導師都是成功的企業家,自身工作繁忙,怎么會愿意來輔導大學生創業?
“我為什么當創業導師?簡單說,一是有榮譽感,二是想做件好事,三是想從中發現一些有前景的項目,進行投資。”郭羽是杭州市聘請的首批導師之一,指導著8個大學生創業團隊。他說,多數企業家很有公益心,就看政府搭建一個什么樣的平臺讓企業家發揮作用。“這比一般性的公益活動更有挑戰性。我們這些企業家導師中,許多是很好的朋友。現在大家都想把徒弟帶好,看看過三五年,是你教的好還是我帶的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