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我國高校畢業生創業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創業絕對人數比例小,占1.94%,創業項目高科技含量少;二是大學生創業能力有不少薄弱環節,反映了高校創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三是融資渠道不暢,缺乏創業資金。
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從起步探索、發展實踐、到如今的大力提倡,已經歷了10個年頭。高校畢業生創業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社會各方如何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創業?
日前出爐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高校畢業生創業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創業絕對人數比例小,占1.94%,創業項目高科技含量少;二是大學生創業能力有不少薄弱環節,反映了高校創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三是融資渠道不暢,缺乏創業資金。報告認為,推動高校畢業生創業,需要政府、高校、產業三方攜手進一步努力。
受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委托,在滬教育部直屬高校畢業研究生就業工作協作組,通過對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27個各級地方政府部門、117所高校、15922名高校學生(包括部分已畢業學生)、309家企業的調研數據進行分析后,提出了這一報告。
近半數創業者不滿本企業狀況
調研顯示,有創業經歷的高校學生,大多數是在就讀期間或畢業當年投入創業活動。
創業者中,從事社會服務業的最多,比例達到34.63%;其次是制造業13.27%,金融、保險業12.94%,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12.94%等。雖然高校畢業生創業的行業不少,但其中真正參與高科技創業,即創業項目中擁有專利權、商標權和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創業者,僅占創業人數的1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