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大賽
大學生越來越務實
22日,29歲的華中科技大博士彭向前成了今年的大學生“創業英雄”。他不僅摘取了“第二屆武漢大學生科技創業挑戰賽”的桂冠,還拿到了30萬元的獎金。
今年6月,由市科技局、團市委、市人力資源、市社保局和武漢晚報共同舉辦――“第二屆武漢大學生科技創業挑戰賽”拉開序幕。本屆與往屆不同的是,獎金更高、獎勵范圍更大,而且還有2000萬的“創業天使基金”作支撐,這次挑戰賽的總獎金高達百萬。
比賽“海選”的消息一公布,立即在各大高校引發積極回應。據了解,最初有200多個創業團隊報名。經過創業專家、創投公司挑項目的苛刻考驗,6個創業團隊脫穎而出,取得進入電視總決賽資格,最終角逐冠、亞、季軍。據介紹,這6個創業團隊的領軍人,基本都是“科技型”。這6個領軍者中,有4個是博士,最小的博士才22歲,而最大的僅29歲。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李珍非常感慨地說,這些大學生創業項目,彌補了不少市場空白,而且與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密切相關。雖然,他們離成熟的產品還有一定距離,但創業已越來越務實。
不需人眼全程盯梢 生產線“智能監工”慧眼識瑕疵
生產線上的次品大多因人為因素造成,“監工”不力,便會產生大量次品,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彭向前雖靦腆,但介紹起自己團隊的發明來口若懸河:“現在我們的企業大多采用傳統的、相對廉價的人工檢測來進行產品表面缺陷的檢測,但這種方式是很不可靠的。”如在印刷生產中,通常從肉眼發現缺陷到作出反應,生產線已運行了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這就造成了紙張和油墨的巨大浪費。再則,傳統的人眼檢測方法對微小缺陷和色差不明顯缺陷以及復雜圖案的檢測并不敏感,難以實現對產品的完全檢測。
而彭向前和他的創業團隊所發明的這套電子系統就是一個生產線上的“智能監工”。而這個“智能監工”實際上是一個機器視覺系統,它可以靠大分辨率、高速掃描的攝像機和具有高速傳輸能力的圖像采集卡,實際“不眨眼,無誤差”的監視,并以最快的速度發出提示。
彭向前的項目與其他參賽項目而言,顯得比較理性缺乏樂趣。但比賽現場的專家們卻認為,幾乎中國的企業都離不開他這套設備。只要走上正軌,他的企業將高速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