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校負債超2千億 今年100萬大學生難就業
一、上半年社會事業發展形勢及重大政策落實情況
今年以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解決民生問題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大社會發展工作力度,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了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義務教育進一步得到鞏固和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穩步發展,教育改革和促進教育公平采取的重大政策加快落實
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全面推進。從2007年春季學期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并為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補助寄宿生生活費。中央財政專項資金120.5億元已經下撥,改革惠及近1.5億農村中小學生。據測算:僅免除學雜費一項,西部地區平均每個小學生年減負140元、初中生年減負180元;中部小學生年減負180元,初中生230元。新機制實施后,初步建立了農村義務教育保障體系,切實減輕了農民教育負擔,輟學學生重返校園,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歷史最高。
健全助學政策體系,完善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制度,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獎、貸、助、補、減”有機結合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中央和地方財政下半年投入將達到154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95億元),高校國家助學金由過去生均1500元,增加到生均2000元;中等職業學校由過去生均1000元,增加到生均1500元。預計每年有340萬高校學生和1620萬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受益,其中,高校國家助學金的資助面將從原來占在校生總數的3%擴大到20%;對中等職業學校的資助面將達到在校生的90%,覆蓋所有在校的農村學生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公平。
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從今年秋季起,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計劃招收免費師范生1.2萬人,實行定向招生,加強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
繼續改善教育辦學條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進展順利。推進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提高了職業教育基礎能力。今年安排10億元中央專項資金,啟動實施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加強中小學體育場地建設,促進青少年體育鍛煉,增強青少年體質。
加強農民工子女入學及留守兒童教育。落實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強化政府責任,落實農民工子女進入城市公辦學校就學政策,減輕了農民工的負擔。加強跟蹤分析,把農民工隨遷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入學情況納入教育統計。實施“共享藍天”全國關愛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行動,改善了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生存發展環境。
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安排567萬人,比2006年實際招生增加20萬人;擴大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2007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總規模將達800萬人,比2006年增加50萬人。
(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研究工作穩步推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強,城鄉醫療保障體系不斷萬善,看病貴問題有所緩解
加強農村衛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擴大覆蓋面工作進展迅速,中央已下達專項補助資金94億元。截至3月31日,全國開展新農合的縣(市、區)達到2319個,占全國總數的81.03%,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口6.85億,參合率為85.70%,提前完成了全年政府工作目標。一季度全國有7418.19萬人次從新農合制度受益,共補償基金51.84億元。
今年國家發改委安排27億元專項建設資金,繼續實施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基本衛生服務條件。
加快發展社區衛生。各地積極調整城市現有衛生資源,加快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截至目前,全國98%的地級以上城市、93%的市轄區和一半以上的縣級市都不同程度地開展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達到500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達到1.8萬個。以社區衛生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框架逐步形成,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社區衛生運行機制和服務模式,城鄉基層衛生機構服務量增加。
啟動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覆蓋范圍主要是城鎮中小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人均籌資水平不低于80元,其中國家和地方政府對每人分別補助20元。進一步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在全國所有含農業人口的縣(市、區、旗)初步建立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城市醫療救助試點發展到占全國縣(市、區、旗)總數的65%。
同時,各地加強醫院質量監管,推行臨床診療規范,加強醫藥價格管理,醫藥費用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遏制,今年上半年患者門急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出現下降。
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繼續加強。傳染病疫情比較平穩,1-5月,全國(不含臺港澳)共報告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發病1569509例,死亡3027人,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病數上升了7.1%,死亡數下降了17.8%。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研究工作穩步推進,在深入調研和聽取各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已初步形成改革的總體思路和框架,正抓緊征求各方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