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旅游業平穩增長,紅色旅游綜合效益進一步提高
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啟動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試點,實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民書屋”工程,整合基層公共文化資源。廣播影視事業加快發展,已基本建立起以縣為中心、鄉鎮為基礎、面向農民的農村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國家自然文化遺產保護繼續得到加強。
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新興文化產業發展較快,從業人員已是傳統文化產業的兩倍,文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文化產品“走出去”初見成效。廣播影視產業發展較快,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預計超過1300萬戶。規范網絡文化市場秩序,強化監管,促進了行業自律。
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3月份開工建設,國家圖書館二期、中國美術館二期和國家話劇院劇場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按計劃有序推進,。
旅游業保持平穩增長。1-5月,我國共接待入境旅游者5270.09萬人次,同比增長6.03%;旅游業創匯148.07億美元,同比增長13.08%。“五一” 黃金周全國出游人數達到創記錄的1.79億人次,同比增長22.7%;旅游收入7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8%。
紅色旅游綜合效益增強。紅色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成效,1—4月,8個納入統計的紅色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1238.75人次,同比增長15.82%;旅游綜合收入59.89億元,同比增長24.7%。
(四)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社會救助力度明顯加大
推進農村基層計劃生育工作。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已經基本覆蓋全國范圍,“少生快富”工程惠及7萬多家庭,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完善服務網絡,推動區域協作管理和信息資源共享。
全面推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性文件,5月份農村低保對象達1867.9萬人,同比增長120.5%;累計支出低保金22.7億元,同比增長94%。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大幅提高,分散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1332元提高到1691元,集中供養標準由1844元提高到2229元,截止5月底,共有503.9萬人納入供養范圍。全國城市低保對象5月份為2240.2萬人,同比基本持平,人均支出92.2元/月,保障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同比增長22.9%。
搞好災民救助。5月份全國受災人口4556.1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16.4%;1-5月因災死亡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21.9%,各級共安排救濟資金14.8億元,災民的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總的看,上半年黨中央、國務院解決民生問題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得到有效貫徹落實,政策實施的積極效應逐步體現,有力地支持了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等薄弱環節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結構加快優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繼續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促進了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與此同時,當前社會發展領域還存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對社會穩定有較大影響,應當予以高度重視。
一是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后,部分地區學校農村中小學教師對實際收入下降反映比較強烈,不利于師資隊伍的穩定;農村教育負債問題壓力較大,據教育部統計,全國農村“普九”欠債高達500多億元,其中70%左右是因新建校舍和普九達標形成的;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對農村教育及學校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二是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度滿足不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快速擴面的需要。按照2005年開始實施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計劃到2010年完成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目前由于新農合擴面較快,農村衛生設施建設顯得相對滯后,服務條件和能力跟不上,農民意見較大,影響了新農合的政策效果。
三是高校債務風險逐步顯現,據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05年底,高校貸款余額達2001億元,個別高校由于債務問題已影響到學校正常運行。(部屬高校貸款總額達336億)
四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今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495萬人,比上年增加82萬,增幅達19.9%,已超過今年新增就業崗位計劃的50%以上,雖然國家采取各種措施,千方百計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但教育部預計今年不能就業高校畢業生將超過100萬人,加上以往未就業畢業生數量更加巨大。
五是計劃生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個別地方因搞計劃生育突擊活動引發群體性事件,對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難度大,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的社會管理手段有待改進創新。
此外,今年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對高校學生伙食費上漲造成壓力,雖然學校采取措施維持伙食價格基本穩定,但據部分高校反映,一是高校后勤已改革,保持價格穩定學校壓力很大;二是部分高校貧困家庭學生擔心學校伙食費上漲。如處理不好,存在不穩定的隱患。
二、下半年工作重點及政策措施
下半年,要進一步加大解決民生問題的工作力度,統籌好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建設,加強社會形勢分析,及時化解社會突出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切實完成好全年各項工作任務,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著力抓好中央已出臺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
今年中央出臺了一系列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的重大政策,各有關方面要加強領導,周密部署,認真組織實施,切實把好事辦好,把好事辦實,使老百姓得到實惠。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層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穩定低生育水平、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等關系民生的各項政策,各地要加大落實力度,積極安排好配套政策,落實責任制,完善評估制度,加強績效考核,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二)推進社會事業專項規劃實施
加強社會事業領域重點行業發展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組織實施、跟蹤評估和政策協調,加快體系建設,逐步實現規劃目標。今年是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的決勝之年,切實抓好“兩基”計劃的實施,確保如期完成“兩基”攻堅目標任務。積極推進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國家文化自然遺產地保護、搶救性文物保護、農村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等建設規劃,組織實施好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以及新一輪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鄉鎮綜合文化站等重大工程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全力做好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研究工作
加快完善目前已形成初稿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思路,進一步協調各方意見,及早提出改革方案并上報國務院審批。
(四)密切監測社會形勢
緊密跟蹤,切實做好對全國及各地區社會發展形勢的監測評估,及時了解把握關系社會穩定的社會形勢和變化趨勢,重點關注物價波動對高校穩定影響、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突發重大疾病和重大災害救助、防止低生育水平反彈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努力減少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不利影響,盡快提出妥善解決問題的政策建議和工作思路。
(五)加強重大問題研究
推進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盡快修訂并出臺新的評價工作方案,開展2007年度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適時發布評價報告,為社會發展宏觀調控提供重要依據,引導政策方向。深入基層,加強調研。認真研究針對不同功能區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科學測評方法,探索完善推進主體功能區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財政政策、社會政策。加強研究穩定農村教師隊伍、化解農村教育債務、高校債務、整合基層公共資源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