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企業希望招聘來的人“拿來就能用”,但教育界人士指出,培養職場新人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在這方面,一些跨國企業的做法值得學習。如西門子公司專門設立“西門子學院”,為新人制定職業發展規劃,進行專門培訓;有的跨國企業對新人的培訓期長達1—2年,分“國內分公司培訓-國外總部考察-國內頂崗實習”三個階段,指派CYe.com.cn專人帶教,幫助新員工深入了解企業文化和崗位需求。我們的一些企業總認為“大學生動手能力差,派不上用場”,卻沒有思考企業如何把人才“半成品”打造為“成品”。
這些年,政府部門和高校鼓勵大學生去基層就業,這是引導畢業生分流、提升我國社會勞動力素質的有效途徑。但高校完成上級規定的“任務”,基層單位完成畢業生的“接收”,高校就業率上升了若干百分點,就算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了嗎?教育界人士認為,有關部門還需不斷關注大學生在基層的事業發展狀況,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從而建立起引導畢業生基層就業的長效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