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4名曾經參加過北京奧運會餐飲服務的大四學生,實習結束后在揚州街頭擺起了小吃攤。他們推著炒菜車,戴著白色廚師帽,圍著黑色圍裙,每天都會準時出現在學校旁邊的小巷子里。“我們誠心誠意地為顧客烹制干凈衛生、低鹽少糖、符合奧運營養健康理念的街頭小菜,現在炒菜、炒飯的價格也都在3~6元。”成員之一謝曉飛接受采訪時也不忘給自己的地攤做個廣告。
據了解,像謝曉飛那樣擺地攤開始創業的大學生并不在少數。近日,《揚子晚報》公布一項在南京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創業問卷調查”,針對“對于低門檻的創業項目,你是否愿意嘗試”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41.4%的學生因技術含量太低而不愿嘗試;11.5%的學生想嘗試,但覺得沒有面子;表示愿意嘗試,認為只要能賺錢就行的學生占了47.1%。擺地攤算不算創業?泰州教育學會副會長戈致中在接受采訪時說:擺地攤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創業,但應該算是創業的開始和準備。大學生可以從擺地攤開始,學習、摸索以及積累創業經驗,循序漸進地向創業發展。
大學生熱衷擺地攤
每個周末的清晨,王媛和她的3個室友都會早早起床,來到學校附近的早市。擺出五顏六色的衣服,王媛便吆喝起來:“衣服便宜賣,有興趣過來看看啊……”很快就有不少人停下來挑選衣服,王媛招呼著這個,又去照應另一個,忙得不可開交。王媛還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她幾乎每個周末都會來這里。去年暑假,她第一次來這里擺攤,一天就賺了500元,從此一發不可收。
“因為鄰居是開服裝廠的,所以能拿到出廠價。”王媛的聲音已經喊得沙啞了。她賣的衣服主要是中年婦女的款式,所以就把地攤擺在買菜婦女比較多的菜市場附近。有時候她上到外貿的服裝,就會把地攤擺到學校旁邊。
王媛告訴記者,她身邊有很多同學都在擺地攤,賣什么的都有。
南京大學的劉虎(化名)從高二時就在迎春花市上擺地攤賣花,已經快3年了,他說:“生意這種東西,不像期貨,不是一賠就全沒了,如果賠只賠一部分而已。”他解釋,花市有人會專門低價收花,如果賣不掉就轉給他,這也不會有很大的損失。他認為,擺地攤比較容易上手,而且投資成本較小,資金回籠速度很快,運營相對簡單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