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大廚”謝曉飛從擺地攤開始,就遇到了一系列麻煩。附近居民嫌油煙太重,他們的“移動廚房”不得不一天換兩個地方。有好幾次,因為去得晚了,他們的“地盤”被別人占了,謝曉飛就耐心地跟對方交涉,幫人家重新找地方,直到人家滿意為止。剛擺攤不久,一個同行曾找到他們“叫板”:“你們炒的菜我也會,不見得比你們炒得差。”這讓謝曉飛很揪心,他認為,即使是擺地攤,要是沒特色,生意就很難做起來。于是,他們一直在尋找特色,自選配菜的半自助炒菜是他們打出的特色招牌,顧客可以根據自己喜好任意挑選蔬菜讓他們炒。最近他們又準備推出特色水果炒飯。
謝曉飛認為,現在擺攤是為以后真正的創業打基礎。要開店做老板,光會做菜是不行的,還需要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識。“能賺錢最好,不能賺錢也是一份寶貴的經驗積累。”謝曉飛笑著說。
大學生擺地攤應該規范
“大學生去擺地攤,大家一開始都接受不了。國外的大學生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做導游、駕駛員的比比皆是,我們的社會應該建立一種寬容的創業文化氛圍,能夠養活自己都是光榮的。”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任雷鳴說,大學生能跨越這一步,說明他們的就業觀念發生了變化。擺地攤的積極意義是培養了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創業能力,也讓他們嘗到了創業的艱辛,因此,大學生會更加珍惜創業成果,也會更加珍惜將來的就業機會。
泰州教育學會副會長戈致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擺地攤必須要接觸做生意的基本流程,進什么賣什么貨要做好前期的市場調研,地攤擺在哪里要做好選擇,進貨之前要進行成本核算,進貨的質量、價格、渠道要把關,要了解其他同類商品的價格,怎么樣與對手競爭同時保證利潤等等,這些都是創業經驗的積累。戈致中認為,讓學生早點接觸市場經濟是好事,擺地攤可以維持日常的生活,但不能作為今后的終身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