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輝聽從導師建議,其博士生畢業論文就是關于鋰電池的。在周恒輝留校擔任老師后,鋰電池產業化開始破冰。
“從選擇研究方向到創辦企業,再到實現產業化,我的導師對我幫助很大。”在周恒輝潛心研究鋰電池幾年后的1996年,鋰電池開始大規模應用到手機上,其他行業市場的大門也即將打開。周恒輝敏銳地感覺到,機會來了。
1999年,已經是北京大學教師的周恒輝與同樣研究鋰電池的北京大學學生陳繼濤以及其他人共同創立了北大先行科技產業有限公司。
同時,北大先行與北京大學自2001年開始磷酸鐵鋰基礎研究和產業化工作,并得到北京市科委支持,其中試技術——安全型長壽命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師生配”案例取得成功
北大師生當年共創的北大先行已經成功地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道路。
北大先行和北京大學承擔的北京市科技計劃項目“磷酸鐵鋰產業化技術及其生產線建設”已經通過專家驗收。經過5年攻關,北大先行成功地解決了磷酸鐵鋰材料在導電性、振實密度、生產批次穩定性等方面的世界性難題,建成了500噸/年的規模生產線,成為世界上少數能批量生產高性能磷酸鐵鋰材料的廠家之一。目前,北大先行的磷酸鐵鋰電池組已經應用于北京奧運會純電動客車、北京純電動環衛車、北京公交集團雙源無軌電車等。
2008年,北大先行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逆市上揚,銷售收入達到1.7億元,比上一年度翻一番,2009年北大先行發展勢頭依然強勁,銷售收入預計能達到4億元,對北京市“保增長”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北京市科委新材料發展中心主任萬榮表示,磷酸鐵鋰的產業化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磷、鐵礦資源,還可降低成本,擴大鋰電池的應用范圍,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深遠的環境效益。萬榮說,該材料的成功應用將推動我國鋰離子電池行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新的發展領域,在一定程度上對解決我國能源和環境問題有重要意義。同時,加快我國磷酸鐵鋰材料的產業化進程,不僅可以使我國在新型動力電池這一新興產業競爭中搶占市場先機,使我國從電池制造大國轉變為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電池產業強國,還可以進一步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北京新材料發展中心正在協助和推動北大先行實施‘股權激勵’,相信北大先行在新的公司激勵框架下,技術能更加快速地轉變為資本,企業活力將被更大程度地激發出來。”萬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