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還未做好準備,就被推向了社會的滾滾洪流,一些大學畢業生會有些不知所措。但也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習慣用自己的方式說“不”。2009年底,杭州大學生創業聯盟誕生,在那里,無數年輕人在它的幫助下用創意和勇氣武裝自己,也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青春”。
大學生創業之星6人是“85后”
看到杭州市2012年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的榜單,很多人恐怕都會不由自主地驚嘆“真年輕”。那些朝氣蓬勃的生命背后,掛著的是“法人代表”、“董事長”。
有調查顯示,中國八成以上已經創業或者正在創業的企業主,都是在29歲以前就掘到了“第一桶金”。在杭州,年輕人追隨的腳步也越來越快。
在今年評選出的杭州市2012年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中,有6位創業者都是85后,其中還首次出現了90后的身影。李強強,1990年出生,這位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本科在讀生,兩年前創辦杭州無懈可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被認定為2012年杭州市青藍企業;項姍姍,杭州古早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法人代表,1986年出生,2009年畢業后創辦“古早”,成功策劃送NBA球星科比陶瓷籃球鞋事件;余方,杭州杭幫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1987出生,2010年創辦杭州“杭幫農業”,獲得了中國林業產業博覽會金獎,項目被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公司還參與了制定杭州市級地方標準……
自去年10月25日啟動以來,評選共征集到100多名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之星候選人, 這些候選人創辦的企業或是產值過千萬,或是帶動近百人就業,或是擁有眾多的發明專利和先進技術,或是為了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或是已經占據了行業的領先地位,他們的創業行業涵蓋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網絡科技、移動互聯網等產業。
“大創聯盟”這四年
2009年底,杭州市大學生創業辦公室、團市委、杭州大學生創業俱樂部、杭州日報大學生創業就業俱樂部、浙江大學創業青年俱樂部及上城、下城、西湖等9個大學生創業園共同發起成立了一個公益性青年創業服務業組織,取名大學生創業聯盟。
時至今日,大學生創業聯盟已經走過了四年,他們所做的工作除了評選十大創業之星,發掘鼓勵更多大學生投身創業大潮外,還有更多。
有人說青年創業路上最大的路障就是缺錢、缺經驗。
四年來,大創聯盟拓展以青年創業擔保、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專業投資機構為依托,融政府專項資金補助、小額信貸、風險投資、貼息貸款于一體的融資服務平臺,通過各類融資服務項目,四年來已累計為創業青年放貸19.2億元,扶持創業青年人數7681人,帶動就業人數4萬余人。
除保障創業資金外,聯盟還開創以企業家與創業青年結對幫帶為載體,融經驗傳授、業務支持、資金入股、關系協調于一體的導師幫帶平臺。僅2012年,全市新聘請創業導師181名,結對創業大學生259名,累計已聘請導師930名,結對大學生1304人,不斷拓展“導師帶徒”的行業類型和指導領域。
此外,創業見習基地建設、借力各類展會展示大學生創業企業風采、定期定點開設創業培訓講座,開展企業互訪交流等都在他們的工作范圍之內。
“成功沒有捷徑,行動才是真理”
“成功沒有捷徑,行動才是真理。”這句話是大創聯盟近期在下沙舉行的第36期“導師坐診”的主題,也道出了大創聯盟的宗旨與精神。
“大學生擁有最大的資本就是年輕和創意,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勇敢地行動。”杭州大學生創業聯盟秘書長武長虹說,近年來,杭州孕育出一批又一批閃亮的創業大學生。這群可愛的人通過自己的不斷打拼,爭當物質富裕先鋒、精神富有楷模,在創業的舞臺上不斷散發出“青春的正能量”,在同齡人中迸發別樣光芒。
親眼見證“青春正能量”的成長和累積,這是武長虹和她身后的大創聯盟最欣慰的一件事,在她看來,大創聯盟就是一個“孵化器”,在這里,年輕人用自己的資本書寫不一樣的青春,詮釋了青春最大的魅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