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安排培養、培訓工作
隨著全國大學生“村官”建設工作的全面鋪開,從學校到學校,家庭在大中城市,缺乏農村生活經歷,缺乏工作經驗,知識結構相對單純的新任 “村官”比重將提高。從生活能力、組織工作能力、現代科技知識、文化歷史知識、國內外形勢、產業建設能力角度全面學習提高的任務越來越重。現有工作體系培訓能力在時間安排、培訓機構設置、培訓流程機制、培訓專家隊伍、培訓知識體系結構等方面均存在缺陷,亟待解決。2009年的調查中,大學生“村官”在回答培訓工作“非常有必要”的占67%,回答“有必要的”占28%。在回答“最需要在哪方面進行培訓”問題時,18%的回答為“農村創業知識”,17%的回答為“組織和管理能力”,兩次15%的回答為“項目管理與申請”,“農村實用技術”,13%的回答為“農村法律知識”,11%的回答為“農村經濟與產業”,10%的回答為“農村工作方法”。以上問卷結果說明絕大多數現任大學生“村官”迫切需要培訓,并且各類知識普遍缺乏,近期難以判明哪一項為最需要,各地應根據需要與條件、分別輕重緩急,有計劃、系統、扎扎實實地安排各項培訓培養工作。
提供必要條件
近年來落實新農村建設任務,絕大多數村莊具備接待大學生“村官”駐村的條件。為保證大學生“村官”生活工作在農村第一線,應結合當地實際,本著節約、樸素、健康、安全的原則,認真解決好吃、住、行、電話、計算機通訊等生活工作問題。做飯要有廚房與基本灶具,住房要安全整潔安靜,出行有自行車或其他交通工具,有光纖網絡的要提供計算機,仍無光纖網絡的村要配備具有無線傳輸功能的計算機,提供必要的生活補助與工作經費(如通訊費等)。配合正在籌劃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基金、大學生創業基金項目,國家應在調查研究基礎上,主導適當優先設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金。在軟條件建設方面,應創造條件成立有鄉鎮主管領導、村主管領導、村企業家代表、村民代表參加,共同組成的大學生“村官”創業創新工作小組,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在積累經驗基礎上,形成工作程式。
啟動一批示范縣建設
全國大學生“村官”工程建設,要求有高度系統化的管理。而這種系統化的管理知識、體系不斷完善,只能來自于實踐經驗。到2008年底,大學生“村官”建設工作已經在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展開。全國范圍內實現村村有1名以上大學生“村官”的縣已經達到247個,即相當于每個省有7-8個縣。根據各省級單位規劃,今后幾年發展數量仍將保持與2008年基本相當的速度。為保證各地建設工作健康發展,每個省應當注意在發展面上工作的同時,適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專家學者,在1-2個縣開展建設試驗示范工作,邊創新,邊研究,邊示范,邊推廣,發揮摸索和積累經驗的作用。用3到5年時間,在全國建設30-50個示范縣,為系統總結與理論建設積累經驗,為國家大學生“村官”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提供先導模式與經驗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