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王建輝,近日忙得不可開交。作為馨康源健康科技公司的“老板”,他正忙于把公司的一個新項目放到網上宣傳,還要籌備下個月的專家會。 去年7月,王建輝從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碩士畢業。他并沒有謀求一份“安穩”的工作,而是決定創業,“給自己打工”。 談及創業的原因,王建輝告訴記者:“沒畢業的時候我就做過一些項目,再加上學校鼓勵創業,我的就業觀念有了變化,覺得還是創業適合自己。” 有關專家指出,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形勢下,面對全體在校學生做好就業教育工作,未雨綢繆,顯得重要而緊迫。就業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應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而不僅僅局限于針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專業培養與就業教育銜接 一直以來,“學而優則仕”、就業求安穩的傳統觀念仍然影響著不少大學生。在南京工程學院學生工作處副處長王曉紅看來,這種觀念已成為大學生就業路上的“絆腳石”,高校就業教育應該從改變學生的觀念入手。 “新生入學教育時,我們就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觀念教育,使得學生的定位從‘天之驕子’、精英層面下移到社會普通勞動者的層面,促使學生拓寬就業視野,鼓勵他們下基層,到中小企業就業。”王曉紅說。 轉變觀念只是就業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南京醫科大學招生就業辦工作人員陳偉認為,大學生就業離不開學業基礎,高校的就業教育應貫穿于專業培養的全過程,實現綜合素質教育和實用性教育相結合。 為了讓專業人才的培養緊貼社會需求,教育部已明確要求,高校學科專業設置須與就業率掛鉤。“這些年,我們注意設置了一些寬口徑的專業,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考按大專業類招生,本科培養階段前兩年實施通識教育,后兩年才分具體的專業方向,以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苯逃扛叩冉逃疽晃回撠熑烁嬖V記者。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將教學瞄準就業環節,注重專業培養的實用性。在即將結束專業基礎課的大二下學期,學院組織學生深入藥材基地,開展采藥實踐;大三下學期,學完專業課程后,學生被安排到河北安國藥材市場學習實踐;到了大四,學院組織學生到各藥廠、醫藥公司以及醫院藥房實習,幫助學生積累工作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 同時,許多文科類院校也開始積極將就業教育與專業培養相銜接。根據新聞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理論教學中,不斷加大實踐環節,諸多一線的編輯、記者出現在高校新聞采寫課堂。 專業人才培養中,教師的作用舉足輕重。在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師具有各自專業的工作經歷。對于缺乏實踐經驗的青年教師,學校鼓勵他們去相應的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將鍛煉的實踐經驗帶到課堂。 全國政協委員、武漢音樂學院院長彭志敏教授認為,大學應該將專業學習、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和創業能力4個方面有機結合,并滲透到每個教學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