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偉豹:房地產有沒有泡沫?以房子做投資的人多不多?我沒有一個全面的房地產資料,但是以我們自己公司在廣州的三個樓盤為例,基本上都還是自住者購買,外來的投資者不超過10%,所以我覺得泡沫不多。
第二,消費者能不能承受這個價格?還是以廣州為例。2003年的房價大概在5000-6000,今年在12000-15000,房價上漲很快,但是廣州人民的收入上漲更快。140平米的房子首付是50萬,這對35-55歲的夫婦是沒有問題的。70-80平米的房子價格大概在70-80萬,兩夫婦工作三年即可拿出21萬做首付。在大部分人可以負擔的情況下,我不認為現在的房地產有任何泡沫。
劉洪玉:在衡量家庭住房支付能力時,選擇何種住房的價格和何種家庭的收入,得到的判斷可能完全不一樣。我們目前討論的房價通常是新建商品住房價格,討論的家庭也泛指所有家庭,是所有家庭對購買新房的支付能力。有能力購買新房的家庭在社會上應該占多大比例才合適呢?我想應該不超過1/3。美國用“住房機會指數”指標來衡量有多少比例的家庭對購買新房具有支付能力,2006年美國全國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數為41.3%,洛山磯和底特律分別為1.9%和86.9%。我想,如果把新房擴大到包括新房和存量房,有購買能力的家庭比例就會有較大幅度的上升。
陳淮:關于房價上揚背后的因素,大家談的比較多的是流動性過剩。流動性過剩并不是因為大家儲蓄太多。當大家都貸款買房的時候,流動性并不過剩,而當大家都還清了銀行貸款的時候,流動性才過剩,那時如果股市發生暴漲,每個人都拿著房產證到銀行再貸款的話,股市就危險了,F在全世界的資產價格體系是過去一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形成的,這個資產價格體系的核心是重化工業資產,而在今天的產業結構中,重化工業并不那么重要,三五十人的上市化工公司的市值已經可以和大型鋼鐵企業相比,知識產權早就取代了折舊的資本回收方式,全世界的價格體系、資產價格體系都在重新評估。一個例子是美聯儲從2004年6月升了17次息,結果道瓊斯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都在創新高。
哈繼銘:中國資產價格大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利率水平太低,但利率水平低背后的深層原因還是人口結構,主要是儲蓄者即就業人口在社會上占比很大,勞動力供應過多,儲蓄率較高。在這種人口結構下,利率低、工資也低,人不值錢,錢也不值錢。將來勞動力供給減少,儲蓄率下降,人會值錢,錢也會更值錢。
其次,利率水平也會影響資產價格,陳所長說美國加了17次息,這對美國股市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樓市卻降溫了。臺灣在1989年取消資本利得稅之后照樣有泡沫。日本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加息8次,差不多加了500個點,隨后股價大幅下跌。臺灣地區在1989年加息兩次,累計幅度400個點,最后存款利率高過通貨膨脹率3個百分點,隨后股市泡沫崩潰。德國在1988年加息5次,累計300多點,不久股價泡沫破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