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礙十三:創業環境的惡化
我幾乎每天都會見到創業失敗歸來的英雄,創過業,失敗了也是英雄,我和這些英雄們聊天,分享他們創業的故事,大多都談到創業環境問題。
前幾天,看了一本叫《創業邦》的雜志,介紹了美國創業失敗的情況:美國每年有4000萬家新企業誕生,其中35萬家能夠破殼成長,概率是千分之八點七五,最后能站住腳跟的只有4萬家左右,也就是說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有千分之一。用我的觀點表述是每年新誕生的企業,能夠活過嬰兒期進入成長期的企業不到百分之一,能夠進入成熟期的只有千分之一,就是這千分之一的企業為美國提供著新的就業崗位。這是在美國,如果在目前的中國,創業機會肯定比美國多,但創業環境惡化,企業的生態環境要比美國差得多,也就是說每年新生的企業能夠進入成長期和成熟期的Cye.com.cn概率要比美國低多了,絕大部分企業都胎死腹中,或者死在襁褓中,死在剛剛萌芽的道路上,只有極少數企業,概率接近于零的民營企業才能夠活下來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在這種為生存而戰的民營企業發展的道路上,能夠活下來的民營企業純粹是幸運,是萬幸。創業老板們只是憧憬著發財或干一番事業的雄心開始了創業,但走下來后發現那發財的道路和事業的征程是那么的異常艱辛,甚至不合法或者違法。這是環境的使然,客觀環境的惡化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生存空間形成擠壓,一年減少135萬個體戶,數十萬家民營企業,這種情況下就業崗位從何而來。
客觀上說,目前中央及各級政府鼓勵創業的創業政策是好的,是積極的,是前所未有的支持人們創業的,但整體的創業環境是差的。原因是什么呢?
目前中國客觀上已經進入資本時代,其他許多方面還停留在非資本時代或非萬全資本時代。資本帶著原罪來到了當今中國社會,作為創業的民營企業無論怎么干都可能攜帶著原罪。
而解析造成企業生態環境惡化因素就太多了,要分解的話可以分解很多表層的東西,但要高度規納起來,就是人心,是人心共振的結果,是幾千年封建社會人們固有的傳統慣性意識陡然之間面對洶涌而來的龐然資本大物不知該如何是好,從而引起全社會幾乎各個層面上的人們心理上的恐懼和焦躁,多種復雜的矛盾心緒縱橫波交織在一起,帶來人們思想的地震,多層面立體的地震。
每個人的主觀愿望也許都是好的,但好的愿望不一定有好的客觀結果,也許正是這好的愿望合成了復雜惡劣的創業環境和民營企業的生態環境,抱怨是無濟于事的,只能慢慢地適應和改變。相信面包會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復雜惡劣的民營企業生態環境也許正是中華民族崛起過程中必須付出的成本,是大國崛起的道路上的風和雨,風雨過后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光彩與明媚,前提是我們幾代中華兒女持續的艱辛付出和智慧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