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也怕看走眼。
風險投資是一份“看人下菜碟”的工作。投資人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最大的風險來自創業者自身,并且無法規避。原因至少有三。第一,投資人只是小股東,一般僅占30%以下的股權,投資人入股創業企業,在某種程度上相當于被創業者“綁架”。第二,投資人精力有限,尋找新的投資機會是工作重心,所投資的企業數量不少,并且領域分散,天天過問企業經營并不現實。只有在創業公司重大決策或出現問題時,投資人才全情參與。美國投資界有著這樣的“潛規則”:所投項目半徑不要超過投資人所在地兩百到四百英里的范圍。也就是要處于四個小時內可以到達的地域之內,確保投資人第一時間處理企業問題。第三,創業者的真實動機和心態變化很難覺察或者偽飾出色,投資人難有準確評價。
什么樣的創業團隊最靠譜?他們是否存在一些共性?我們通過對國內外成功與失敗投資案例的深入分析,結合有關勝任力特征理論研究成果,總結出由“創業勝任力”和“創業內驅力”構成的創業者雙層次人格素質模型,分析創業者的角色意識與勝任素質。
197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McClelland提出素質構成冰山模型,認為人的素質就像海洋中的冰山,只有極小部分裸露在海平面之上可讓我們觀察到,而另外很大一部分隱藏在海平面之下,難以觀察。于是,他將人的素質分為兩部分:冰山上部和冰山下部。其中,很容易被觀察到的冰山上部包含知識和技能,而難以被覺察的冰山下部,是人的價值觀、自我認識以及品質、動機等。我們將海平面以上的部分稱之為“創業勝任力”,將海平面之下部分稱之為“創業內驅力”。
創業勝任力
創業勝任力是指創業者把握外部機遇、獲得持續成功的能力。
與以往只關注創業者個人心理特質的理論不同,創業勝任力考慮到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與環境互動的動態過程。我們認為,創業勝任力包含創業準備、創業過程和創業持續性三方面的能力。其中,創業準備階段需要創業者具有創業競爭力,它包含戰略能力、機遇能力和關系能力。創業過程中需要創業者具有概念能力、組織能力和承諾能力;創業的持續成功需要創業者很強的學習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
大量實證研究發現,越是具備以上能力的創業者,在與創業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越有可能實現創業的成功。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不可能同時具備所有上述的勝任素質,而不同行業的創業者,其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一個能力互補的創業團隊猶為重要。投資人在評估創業團隊的過程中,需要對核心成員共有能力與差異化能力進行客觀評估,并且及時幫助企業招聘稀缺人才,確保核心團隊具備“創業準備—創業過程—創業持續性”全過程的核心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