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麥考林國際郵購公司(Mecox Lane)在從事了3年服裝目錄郵購業務后,于1999年推出網上購物服務。麥考林認真收集公司網站所有訪客的信息,包括他們的年齡、性別、購買方式和喜好等。
如今,麥考林憑借500萬網上消費者組成的龐大數據庫掌握了這些消費者行為的大量信息。這些網上消費者每天為公司帶來高達300萬人民幣(44萬美元)的收入。
但麥考林搜索引擎市場經理本杰明•羅(Benjamin Lo)指出,掌握信息是一回事,利用信息則是另一回事。例如,當記錄顯示客戶至少有18個月沒上網購物時,“我們確實很想挽回這些客戶,但卻不清楚具體該怎樣做!绷_說,“我們有這些客戶的基本信息,也會經常發送與他們往期購買記錄相關的宣傳資料。我們不知道如何在避免讓客戶感到不勝其煩的前提下還能再做些什么。”
對中國大多數電子商務公司而言,這種問題僅是冰山一角。隨著中國網民規模不斷擴大,像麥考林那樣收集信息將越來越容易。但鮮有公司知道怎樣利用這些信息,通過拓展營銷渠道或開發基于網絡等各種新媒體的產品來改善他們的網上投資效益。“其實在信息利用上應該大有可為!绷_說。
沃頓市場營銷學教授彼得•費德(Peter Fader)認為,部分問題在于市場對填補這一空白并未表現出應有的緊迫感。“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太快,因此挖掘信息價值的需求并不像在西方那樣迫切,西方的市場競爭要激烈得多!彼f,“隨著市場日趨成熟,信息資訊將不再可有可無,而是變成必不可少的競爭要素。”
高度參與的網絡社區
中國人對網絡的熱愛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SCIO)統計,中國約有4億多網民(全球網民人數為18億),占亞洲上網人數的一半以上。另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1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手機上網人數為2.33億,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寬帶用戶為3.46億人,互聯網普及率已達到29%。
這表示從高科技初創公司到利用MSN接受訂單的當地雜貨店,中國將有數千商家因網絡而獲益;ヂ摼W巨頭包括電子商務領域的阿里巴巴集團;在線旅游代理商攜程網;搜索引擎百度、搜狐和新浪;視頻網站優酷和土豆;網絡游戲商完美時空、騰訊和網易;以及人人網、QQ空間、開心網等大型社交網站。
但據專家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互聯網市場將趨于飽和,這些公司也將像其他行業一樣被迫審慎投資,并開始關注費德奉為互聯網至寶的“客戶行為凈現值”(The net present value of customer behaviou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