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潤華準備來年再戰時,當年的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正式開始施行,條例中對于辦學機構的資格、準入等細則進行了規范。幾乎與此同時,2004年5月,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公布了一項為期18個月的調查報告,認定西太平洋大學是一所“文憑工廠”。2005年,王潤華放棄該項目的運作。
對于王潤華的這段商業故事,海南大學宣傳部的上述人士似乎渾然不知,“我問了學校負責合作辦學部門的處長,他印象中并沒有這樣的事,至于與美國西太平洋大學的合同應該在檔案館中,而一些意向性的合同,不會有合作時間上的明確顯示。”
王潤華的海南華曄項目策劃服務有限公司辦公地點就在海南大學內。這家公司除了運做會展等文化、科技、交流工作外,還是海南地區國(境)外學歷學位材料申請認證材料驗證點。
不過,教育部網站顯示,這家公司與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簽訂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申請材料驗證點合作協議》于2010年4月24日到期,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決定不再與該公司續簽協議。
此外,記者在網上搜到一家名為新華衛國際教育機構的公司,辦公地點在臺北市忠孝西路。該公司的介紹稱“1990年獲得美國西太平洋大學委任”在港澳臺以及內地開辦BBA、MBA、Ph.D課程,現在則是美國加州米拉馬爾大學(前身為原西太平洋大學加州分校)“在亞太地區的唯一代理機構”。
資料顯示,早在1998年,新華衛就與無錫輕工大學(現已并入江南大學)合辦了西太平洋大學MBA項目。2001年和2002年,新華衛先后在蘇州和上海開班、招生并開課。
昨天記者致電新華衛在臺北的辦公室,但無人接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