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新舊媒體優劣勢
在這個被閱讀改變的世界中,報紙也應該隨著世界的變化而變化,成為變化中的世界的一部分。現在,我們對于報紙的局限性已經看得比較清楚了。
一是24小時的出版周期。
受到出版周期的限制,報紙無法介入到快速發生的新聞事件報道過程中,而廣播、電視、互聯網這些按照時間線性配置新聞的媒體都具有這樣的優勢特征。
二是缺少數據反饋。
報紙想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但是不知道讀者在哪里,也不知道他們有什么需求。這是因為報紙缺少反饋手段。
三是巨大成本的拖累。
報紙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發行量,會帶來巨大成本。電視臺無需生產電視機,廣播電臺也無需生產收音機。在報業產業鏈中,絕大部分收入都被用來生產介質。而新媒體只需要在建設介質通路初期付出起始成本,之后即可幾乎零成本復制和傳播內容。發送一個EMAIL和一百萬個EMAIL的成本和速度幾乎是一樣的。這給報紙帶來很大沖擊,使更多讀者愿意通過網絡瀏覽信息。
除此之外,新媒體具有一些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
一是移動中的碎片化作用。
不管是手機報還是移動閱讀器,占用的都是碎片化的時間,例如等車或者等電梯的時間。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往往就產生在碎片化的時間里,新媒體的出現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進一步講,新媒體所要占用的時間是一個增量,不會去擠占人們原本用來獲取知識的那些整塊的時間。這一點報紙或者電視都做不到。
二是互動中的身份強化。
在互聯網上,不管是通過MSN聊天還是發表博客,人們都可以參與互動。在互動中,個人的身份得到了強化,人們之間的關系獲得新的定義。人們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閱讀者,同時也是信息生產的參與者,甚至是制造者。這樣的互動功能讓傳統媒體相形見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