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實時中的周期性突破。
大量新媒體借助于實時性報道,突破了24小時的出版周期。報紙唯一可以和新媒體競爭的地方,就是內容的角度、深度和廣度。但這些內容需要讀者付出整塊的時間去閱讀,這恰恰是讀者在一般情況下不愿意付出的。
四是無線中的隨時可取。
很多新媒體可以通過無線上網快速下載各種各樣的信息,可以在移動的過程中隨時隨地了解信息,這是傳統媒體做不到的。
五是反饋中的服務提升。
新媒體可以通過對讀者的點擊和閱讀時間量進行統計從而不斷地獲取和累積數據,并根據對數據的分析改進服務。
六是個性化的精準對接。
新加坡聯合報系辦有70多種刊物,幾乎每一種都能夠贏利。因為這些刊物都是小眾化、個性化的,能夠對接某一種社會需求。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在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方面具有更為強大的功能,能夠更精準地對接需求。
七是共時態的對應存在。
所謂共時態的對應存在,是指傳播產品是為了一個小眾的需求而產生的,并且可以根據讀者的反饋隨時了解需求的變化,不斷改進服務。如果需求消失,產品的存在也就結束了。
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比較,我們會發現,新媒體的優勢正是傳統媒體的不足之處。如果傳統媒體不能作出應有的改變,前景無疑是暗淡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