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報業發展的剩余空間
1、內容生產創造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報紙消亡論在國內外風起云涌,報紙未來命運成為所有傳媒人都關心并樂于探討的話題。即便《紐約時報》號稱2015年將停止出品紙質新聞產品,但百年大報樹立的品牌資源和價值仍能延續,盡管品牌資源開發要求報人和報社經歷相對痛苦的轉型升級,這也讓傳統紙質媒體從業者看到了新希望。
王一義(浙報傳媒控股集團總經理):發展中國家報紙衰弱要比美國等發達國家慢。中國城市化正在高速發展,這為報紙提供了空間,所以浙江省九家縣市報2004年加入浙報集團以來,每年各項廣告、利潤指標均以兩位數增長。
未來幾年內傳統媒體會受到沖擊,但依靠內容調整、市場創新,仍能找到生存發展空間。在內容方面不斷創新,與時俱進,在渠道和資源方面也要不斷整合,要考慮到年輕人,借力新媒體,報紙如何通過移動終端到達受眾手中是我們思考的問題。這一轉移不是簡單的數字報,而是內容再造。
李建國(杭州日報報業集團社長):中國報紙仍有空間,單從浙江來看,財經消費類報紙空間大,雖然浙江省有五大商報,很多是綜合性的,不夠專業。此外,浙江的周報市場挖掘不夠充分,本土周報影響力相對較小。再次,期刊市場空間大,現有市場不充分,不強大。
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對決中,報紙公信度有強化趨勢,報紙專業價值不會消亡。所以報紙要搞好創新:1、通過報網融合彌補不足,采取互動方式構建受眾溝通交流的平臺。2、加強報紙的言論與深度報道,履行好信息確認及澄清功能,并發出自己的聲音,保持主流輿論地位。
李杲(《錢江晚報》總編輯):2009年《錢江晚報》期發行量增長22萬份,今年1到9月,營業額同比增長31%。應該借助于內容創新、內容變革和符合現代傳播規律的方式,通過轉變話語體系、版面結構,體現年輕化時尚化,占領文化高地和思想高地從而占領市場。
從《錢江晚報》來看,首先是力求品質的提升。其次,集團對《錢江晚報》發展戰略進行調整,2009年起從“以晚報支撐集團為主”轉變為“集團支持晚報”,在政策上、資金上及資源配置方面予以優先發展措施,進一步促進《錢江晚報》老報換新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