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應對之策,就是“以惡報惡”。蒙牛在回應“公關門”事件時,就在公司聲明中重提七年以前的伊利攻擊蒙牛的“未晚”事件。而近日爆發的QQ、360大戰,更是把商業競爭中的“以牙還牙”演繹到了極致。不過,以牙還牙,往往帶來雙方矛盾的激化。
上文中的博思智奇前員工也指出,雖然蒙牛、伊利高層未必就是“惡意打擊競爭對手”的主謀,但乳品行業競爭慘烈,負責具體業務的員工迫于業績和市場的壓力,往往將與競爭對手的關系視為水火。這當然會影響到為之服務的公關公司,“我們受的教育都是妖魔化競爭對手的。”
在中國乳品市場上乃至整個快速消費品市場上,目前很多公司都是微利狀態,銷售體量很大,但是觀其財務報表,凈利潤并不高,同時市場營銷費用的投入卻逐年快速增加。在終端市場上,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以爭奪消費者。營銷的優劣甚至成了公司核心競爭力所在,乳品企業早年以營銷為主線的發展模式是否該反思了—這也是本文開頭記者就“蒙牛模式”與楊再飛爭論的焦點。
在營銷驅動的背后,是產品同質化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營銷驅動所發生的大量市場投入,并不能有效拉動實際企業銷售額的增長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反而加大了資金成本。當價格戰和各種營銷活動都不能克敵制勝時,如果認定商業戰爭必須有個“你死我活”,那直指對方的產品有“質量問題”就是釜底抽薪的方法。如最近的QQ與360之戰,有多少電腦用戶能真正看明白帖子所謂“后門”的技術原理?雙方無非是想對消費者說:這個產品“有害”,所以不要用,用我的吧。
這種“你死我活”的競爭思維形成后,也使得本土企業在遇到負面事件后,第一個反應是習慣性地去找“幕后黑手”,而外資企業的思維則有所不同。例如,當年統一和農夫山泉同時遭遇“檢測門”事件,農夫山泉反應激烈,宣稱自己是被對手陷害的,并發誓要花巨資懸賞找出“幕后黑手”;而統一集團只是一再重申,國家有關檢測部門“搞錯了”,僅僅立足于對自身的辯解,不評價更多。事后證明,這兩家企業都是被冤枉的。
奧美公關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張曼華對《中國企業家》表示,長遠看,企業碰到這種負面新聞還應先“沉住氣”,找機會發出正面聲音,同時向行業協會和政府有關部門尋求幫助;千萬不要去攻擊對手或者雙方對罵,把整個行業“拉下水”,在消費者心中形成對行業整體的負面評價。
她指出,在中國一些和消費者聯系緊密的行業,由于競爭激烈,受到攻擊的某個產品短期內或許會遭受損失,“沒錯,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是很短,可是對于一個企業,最終要保護的不是產品,而是你的品牌。”也許事情過后,消費者甚至會忘記或者叫不出某款產品的名字,但是如果一家企業做了違背商業倫理的事情,消費者會一直記得這個品牌的負面影響和這家企業,這是最失策的。
同樣,對于一家公關公司來說,真正重要的也是自己的品牌,而不是靠對客戶的無條件遷就來發展業務。她表示,奧美不可能出現博思智奇這樣的事情,除了規章制度的約束,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花了多少年,才辛辛苦苦積累起奧美這個品牌,如果做了這樣的事,公司的聲譽都沒有了,客戶會賠償你嗎?不會,所以對你是劃不來的。”
防火墻與干粗活
對于媒體報道中提及的楊再飛“蒙牛總裁助理”的身份,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副秘書長陳向陽指出,“這是嚴重的違規行為!公關公司和律師行一樣,屬于服務中介,和客戶之間是需要‘防火墻’的。”
但是根據本刊記者保留的博思智奇公司員工的名片,在這家公司,不僅楊再飛一人曾借助“總裁助理”的身份伴隨蒙牛總裁楊文俊外出工作、訪客。
據知情人士透露,蒙牛不僅是博思智奇最早的客戶,而且至今也是其最大的客戶。博思智奇近兩年也曾嘗試橫向拓展,開辟更多行業的客戶資源,并嘗試業務多元化,但與蒙牛的故事還是該公司最值得宣講的招牌案例,其精神依賴更甚于財務需要。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