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宜佳在2007年時就專門成立了小組從事便民服務的開發,與支付寶、淘寶、快樂購等開展合作。2008年8月,美宜佳與淘寶網攜手合作,推出“網購現金網點支付”服務。2009年4月,開展淘寶網線下代購業務。2010年合作更進一步,一些淘寶商家被納入美宜佳電子商務的供貨商。目前與淘寶在支付寶上的合作已經很成熟,很多淘寶用戶都可以到美宜佳門店充值。
2009年時,美宜佳便利店完成的支付寶訂單兌付和充值業務一個月只有幾十萬元,但現在一個月光充值一項就超過600萬,服務的人次每個月多達五六萬。通過這些增值服務直接增加了便利店經營者的盈利來源。
記者:進軍電子商務,似乎已成零售行業的共識。但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零售行業網購行為的調查顯示,目前連鎖行業百強企業中,很多企業對進軍電子商務仍有顧忌。大多數零售企業仍將電子商務當作是新興的營銷渠道,在開展電子商務時,大多有畏懼心理,甚至將它在企業的作用形同“雞肋”。對此您如何看?
張國衡:這種感覺我也曾經有過。很多同行都將電子商務作為展示營銷平臺之一,很多顧客也習慣了傳統零售企業在傳統渠道上的優勢。但網上市場的潛力十分誘人,目前中國的網民有4.2億,大約2/3的人網齡不到3年,而用戶一般在上網3年后會成為一名網絡購物者,未來兩年將出現數以億計的新增電子商務消費者。可以說,電子商務是便利店繞不過去的話題,便利店經營者要提前在設計、渠道、服務上下工夫。
記者:您如何看待商業連鎖與電子商務的發展關系?目前網絡銷售越來越發達,便利店靠什么與網店爭奪客戶?
張國衡:這種競爭關系其實與實體店的競爭是一樣的。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實體商店、網店與網店之間都存在競爭。最關鍵是競爭者自身有沒有好的服務內容和服務特色。事實上,便利店與網店的關系可以做到虛實結合。如果一個便利店已經建立了足夠多的門店,就可以依托實體店的信譽度和容易落地的規模優勢,發揮物流配送功能,成為虛擬網店的現實門面,繼而成為后者的付現、交貨平臺。
記者:就連實力雄厚的大賣場在電子商務方面都顧慮重重,作為“小舢板”的便利店憑什么在電子商務實踐中有所作為?
張國衡:便利店本身面積小,無法擺出全部庫存商品的先天不足也決定了便利店在商品的布置庫存上可以錯位,店面里面沒有的,虛擬的電子商城中可以有。這點大賣場就做不到。
10月11日,我們推出了銷售面積可以無限大、商品可以無限多的“網上生活館”。這個看起來虛擬的網上商城可以為便利店提供延伸購物服務,相當于小便利店的后備倉庫也開放給顧客采購。目前提供的商品包括快速消費品、生鮮冷凍、糧油副食、食品飲料、母嬰產品、日化百貨、電器數碼、服飾、家紡等品類共6000多個品種。這樣,傳統的小便利店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大賣場。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實際小門店與虛擬大賣場相結合的方式來應對大賣場、生活超市的貼身競爭。
到10月底時,在這個網上生活館注冊的會員總數已經突破6萬人。盡管每天的訂單數量還不到1000單,訂出的貨值也只有幾萬元,但增長態勢很明顯。目前最大的壓力是發展會員,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都習慣了店面采購,要轉變他們的購物習慣并非易事。而且要增加便利店的利潤,不僅要穩定現有老客戶,更重要的是拓展使用電子商務的新客戶。
比起京東、當當、淘寶這些知名的電子商務網站,我們便利店的電子商務在推廣階段并不適合大投入的砸錢行為。在起步階段,這種電子商務的效益是很微薄的,必須要忍得住寂寞,懂得堅持,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具備煲廣東老火靚湯的耐心。
計劃未來三年
在深開店百余家
記者:您覺得本土便利店品牌與日本和中國香港、臺灣等地的便利店品牌的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
張國衡:本土便利店的商品和服務較單一,但在本地居民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外資便利店的市場定位較高,投資大,回報周期長,商品較豐富,服務較完善。現在國內的便利店品牌都強調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路子,就是希望區別于洋品牌。
記者:您如何看待深圳本土的便利店品牌?
張國衡:美宜佳是在2004年9月進入深圳的,目前已經突破600間門店,主要集中在寶安、龍崗等地。我認為深莞兩地在消費習慣、競爭環境、人口結構方面有不少相同點。但相對而言,深圳人口基數大,消費力強,便利店生存發展空間更大。現在深圳市場上除了7-11,還有萬店通、百里臣、百里匯、百方達、匯特等眾多深圳本土品牌,它的豐富程度不遜色于廣州。
今年我們會加大深圳的拓展力度,未來三年計劃每年在深圳增加100多個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