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源于美國次貸危機而來的經濟危機對我國的經濟產生巨大的沖擊,其直接表現是出口受阻,大量公司經營困難,工人失業。為了緩和外界的沖擊,我們主動出擊,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結果雖然GDP回升,經濟走出衰退,但迎來了CPI上升,出現了令人煩惱的通脹?梢哉f,眼下的通脹不過是失業的一種替代。不幸的是,通脹的負面效應不僅僅體現在CPI上,還會產生“劫貧濟富”效應。
不用解釋,“劫貧濟富”不是一般的人情倫理,不為世俗社會所接受。我們熟知的是“劫富濟貧”的武林箴言雖然充滿著暴力、血腥以及難以自證其公平,但對于富人占比小的常態社會而言,這樣的舉動終究能體現出某些進步性,不失為平衡社會的“良器”。而“劫貧濟富”的結果是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是貧窮之人占多數的常態社會無法容忍的。然而,這樣的局面還是不可避免隨通脹的發生而到來。
所謂通脹,就是全面、持續、長時間的物價上漲現象,舉凡生活中的物品,尤其是基本消費品概莫能外。因此,相對于不變的或既定的貨幣財富而言,通脹就是一種稅項。也就是說,通脹是沒有回報的強制性征稅,不用過問你的意愿,也不用征得你的同意,這與其他征稅完全不同。面對這樣的情形,表面上看來似乎貧富一樣,都不能幸免。但是,這只是我們看到的事情的一部分。通脹所產生的實際影響要復雜得多。由于通脹往往起源于積極的財政政策與寬松的貨幣政策,下面我們分開來解析通脹的實際影響。
首先,通脹產生的原因之一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說白了就是赤字財政政策。在整體經濟均衡狀態下,赤字財政會形成赤字投資。這種投資是新追加的、憑空多出來的,沒有相應的對應物,會擠兌原有的市場供應。因此,這種投資一旦放行,能拿到項目的單位就能先人一步擠進市場購買相關商品。用一個比較形象的比喻來說,就是這些單位能買到沒有摻水的面粉。隨著赤字投資增加與赤字項目開工,水會越加越多,面粉中的實物含量大幅降低。其后購買面粉的人就要忍受摻水的苦惱。因此,離赤字政策愈近的人愈能得到赤字政策的好處:生產規模擴大,職工收入增多,福利上漲。而離赤字政策愈遠的單位,能分享到的好處愈小,甚至無緣于此,得不到任何好處,只能享受赤字政策的惡果通脹。
能從赤字財政中分一杯羹,從而可能避免通脹侵害、享受通脹好處的究竟是什么單位呢?顯然是政府的嫡系,尤其是大型、壟斷性國企。這些企業原本就是政府的左膀右臂,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富得流油。經濟危機一來,又受到政府的垂青,投資源源不斷,經營規模與收入水平大幅攀升,通脹自然于它們秋毫無犯。這是通脹之下“劫貧濟富”的第一層含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