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長明: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很高興在這兒跟大家交流我們國家汽車市場形勢的一些看法。我想今天就汽車市場的發展,對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跟大家做一下交流。2010年的市場,現在大家都非常地關注,畢竟經過兩年的高速增長,到底明年還能保持一個10%以上的速度、還是說能夠有更快的增長,大家都比較關心。
這張圖是去年的1至11月份需求的增長,增長了40%,這是在2009年增長52%的基礎上,連續第二年一個高速增長,這個增長主要是三個動力,一個是宏觀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個是我們的政策的慣性,還有一個就是龐大的市場基數。這個增長跟2009年的明顯不一樣,一個月一個月往上攀升,年初的時候是五十萬輛,攀升到六十萬輛的銷量,后來又攀升到七八十萬輛,到12月份一百萬輛,這個曲線逐漸往上攀升。一般來講,這樣的政策效果曲線,它會保持兩年的高速增長,第二年即使沒有新的政策出臺,維持在2009年12月份百萬輛基礎上,它就能保證2010年有40%左右的速度,這是政策慣性的作用非常大。
恰恰我們看看去年銷量基本上就是在100萬輛基礎上在運行,四五六七又在加價,11月份到了176,這跟北京發行恐慌性購買和政策提前釋放有關系。那么紅色的曲線是12個月基本上平行,要想使2011年再保持個百分之三四十的速度,必須有另外的政策動力,再把這個平的線拉斜了,才有可能保持高速度,如果沒有新的政策出臺,基本上我們可以看到2011年的市場要回歸到常態運行。所謂常態運行,就是圍繞著長期潛在增長率上下小幅度波動,我們現在的長期潛在的增長率在現階段大概是年均15%左右這樣一個水平,所有的國家基本上都有兩個高速發展階段,汽車需求。
第一個高速發展階段,是千人五輛車和千人二十輛車。韓國年均增長25%,我們國家年均增長30.4%。第二個高速期是從千人二十輛到千人一百輛車,有的到一百二三十輛還在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是十年左右,日本八年,韓國十二年,速度基本上都在年均20%左右。我們國家第一個高速期比別人長,第二個應該也比別人長。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收入差距遠遠大于日本和韓國,在汽車普及來講,你的收入越增長,你的普及時間就越短,收入差距越大,你的普及時間就越長。所以我們在這兩個速度都會比別人低一點,時間長一點,這就是我們的運行軌跡。
一般來講,在第一個高速期,他是一個國家最富裕的階層買車,這是一個基本特點,在這個時期,主要是由購買力決定的。只要購買力增長,就一定能夠帶來車市的增長。到了第二個時期就不一樣了,是一個國家的中高收入階層到中等收入階層開始買車,這個就是購買力跟消費環境兩個來共同決定的一個市場。這個速度就不僅僅取決于GDP增長,他就開始陸陸續續,他就由于環境交通各方面限制你,現在北京出臺就是一個顯著的標志,第二個時期所有國家都不是完全按照購買力去發展。我們第二個時期速度平均相當于GDP增長的1.5倍這樣一個水平,這個速度應該反映在前高后低,大概這種規律。我們現階段速度潛在增長率應該就在十六七這樣一個水平,今年和明年,前面高一些。
到底比它高還是低?取決于經濟的發展速度和政策,經濟我們說明年現在預計的大多數增長預計在9到9.5左右,我們國家信息中心稍微樂觀一點,大概9.5,速度也就是十三四這樣一個水平,比去年的GDP速度低0.7個百分點。總的來講,經濟這樣一個發展速度還是比較健康的一個速度。
從政策來講,我們說已經是有政策的刺激效果的驅動,去年和前年連續兩年高速增長的政策效果,已經基本上消失了,剛才這張圖已經看出來了,現在又有新政策出來,2.5的車購稅,以舊換新,但這兩個影響不太大,實際兩個點在我們車上來講,十萬塊錢的車也就便宜2000塊錢左右,這個影響不是很大。關鍵是下面這個,北京的限牌政策,如果說僅從北京來說,影響也不會太大,我們看大概也就是25萬輛車左右,全國1200萬輛車里面,這點微乎其微。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