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于上周末放寬了對出口企業外匯收入的管制,從長期看,此舉或將有利于降低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并減緩外匯儲備增加的速度。
中國政府此前推出試點,允許國內出口企業將外匯收入存放于境外,而不再需要兌換成人民幣。上周五發布的最新政策是在上述試點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大,并于上周六生效。
中國出口企業的收入幾乎全部為美元及其他外幣。過去,出口企業可以將部分外匯收入用于支付工廠進口原材料成本,但其余部分則需要匯回國內并兌換成人民幣。中國央行對這些外匯的購買成為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而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在過去三年中增長了約一倍,超過2.6萬億美元。
這種結售匯制度產生于特定的時代背景,當年中國政府在防止資金外流方面更為憂慮,而這種制度長期以來也一直困擾著中國貨幣當局。
外匯的大量流入使中國政府作為投資者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中國政府目前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持有人。然而,就在中國政府努力對抗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壓力之際,潮水般涌入的外匯資金也增加了國內經濟中的現金總量。
中國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最近將外匯兌換成人民幣的做法稱為“被動貨幣投放”,她指出,由于過去一年中貨幣被動投放較大,加強國內流動性管理變得越發困難。
瑞銀(UBS)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目前政策走向是明確的,有關部門希望減少外匯流入規模,因而賦予了出口企業將外匯收入留存境外的權利。
政策調整的效應可能會逐步得到顯現。由于人民幣不斷升值,眼下許多中國出口企業或許傾向于繼續將美元或歐元兌換為人民幣。并且分析師認為,由于新規定不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它不太可能對中國巨額貿易順差產生顯著效應。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經濟學家王慶指出,由于市場存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并且中國銀行存款利率高于美國,又有誰愿意在此時持有美元呢?
人民幣上周五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收于紀錄高點,美元兌人民幣創下人民幣6.5897元的新低。分析師預計,中國政府將會讓人民幣持續升值以對抗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可以降低進口商品價格),同時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于1月19日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前緩和兩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緊張關系。美國一直向中國施壓,讓人民幣升值以幫助遏制全球貿易失衡。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China Textile Industry Association)副會長高勇表示,短期來看,外管局的新規定將會有助于部分出口企業降低外幣兌人民幣的匯兌成本,外匯損失也能得以減少。
政策的調整將通過讓中國企業積累可用于國際投資的現成外匯儲備,從而有助于它們向海外擴張。在外管局的公告中,支持境內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也是此次政策調整的目標之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