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年春節不一樣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中國人濃濃的“家情結”永遠不會改變,徹夜排隊一票難求也擋不住回鄉人的如箭歸心。然而,近年過春節的方式在悄然變化,尤其在這個比較干燥的冬季,由暢游中國(www.changU.cn)牽頭的一種全新的過節方式在北京悄然流行起來。
重溫兒時過年夢
工作在中關村某外資企業的劉先生說:“我已有三年沒有感受過老家過年的紅火了。今年我要紅火一下,也讓孩子感受我小時候過年的樂趣!”
劉先生是一位三歲男孩的父親,在寶寶出生前,春節都在父母家或者岳父母家過,做了父親之后,由于路途遙遠,春節天氣往往又很冷,總怕孩子生病,已經被困在北京有3個春節了。今年,劉先生終于找到一個兩全的方法。“我把父母接過來了,準備在郊區過個年,我要讓我的孩子感受我小時候過年的樂趣,放鞭炮放得滿地都是紅紙屑、滾鐵環、坐冰車、……”言談之間,劉先生滿眼的興奮,似乎又回到了他童年的春節。
租個小院過春節
在亦莊開發區工作的李小姐今年決定不回家了,要在北京的郊區過個兔年春節。
“我的朋友們都喜歡吃我媽媽包的餃子,家里地方小,搗騰不開,今年我們去郊區租個院子過年。”李小姐已經約好了幾個老鄉,并且已經租好了農家院。“一大群人在一個院子里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想一想都讓人興奮!”她的朋友們也非常喜歡這種過節方式。
接父母,邀親朋,租個郊區農家院,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其樂也融融。這樣過年幫久居京城的人找回古老的年味,真是個好主意。要不是家里老爸、老媽的殷殷期盼,我都想加入他們。明年吧,明年我也早點準備,把爸媽接過來。
過年休閑兩不誤
“年年回家過春節,放假比上班還累呢,這個春節我們幾個同學商量一起去延慶過大年,那邊白天可以滑雪,晚上可以賞冰燈,回來的路上還可以泡個溫泉。當然最讓我們興奮的是大家可以在一起做年夜飯、一起放炮、一起喝酒到天亮……”幾個年輕人說。
“不想父母?不想家?”我有些不滿意他們的說法。
“想是想,但是打打電話,拜拜年,反正父母也還年輕,等條件好了接過來就OK啦。”看看他們,我感覺自己真的該了解一下90后了,呵呵。
我來過個“洋”春節
“我們不講究過春節,但是身在北京,我真的很想體會一下中國的春節是什么樣的。聽說有春聯、年畫、爆竹、窗花,還有旺火呢。回去后我可以告訴我的家人、朋友。”一個金發碧眼的女孩對我說。 “我約了很多朋友,準備在郊區農家院去過個“洋”年。”
“是兔年,不是羊年。”我連忙糾正。那女孩說:
“我是一個老外,也就是‘洋’人,但對我來說,你們就是‘洋’人,所以這個春節就是‘洋’春節,春節也叫年,所以我要過個‘洋’年。”
我的天,她這樣繞過來的。
元旦已經漸行漸遠,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該考慮考慮這個春節怎么過?去陪老人?應該,可是忙了一年就這么少有的兩個長假。去旅游?可以,卻總感覺似乎少了點什么。走親串友?也想,除了喝酒、打牌也再找不到事做。如何做才能什么都不誤呢?我想,到郊區去以新方式過個傳統的春節,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希望這個春節能讓你感受到親情、感受到溫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