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它是一只戴圍脖的企鵝管家,一開始您靠它泡妞扯淡,后來它幫您發短信、玩游戲、傳文件、看視頻、開郵箱、買東西……
從前,他是一位智商250的110警察,先是主動為您擋流氓,后來義務給您修系統、殺病毒、管文件、看網頁、選下載……
它們什么都樂意替您干,您是大爺大奶,不是顧客,不用付錢,沒有交易,交出鑰匙就省心。
直到有一天,兩個“活雷鋒”互毆起來,要比比誰更有資格看管咱家的保險箱。
用戶可以被代表,不代表你我就該被忽悠。中國互聯網安裝量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客戶端,都誓言永久免費,都口口聲聲說“用戶利益至上”,為什么卻造成了互聯網有史以來最雞犬不寧的一戰?
因為“免費”。
“免費”(Free),早已是互聯網業的常識,自從前兩年,《連線》雜志光頭總編克里斯•安德森寫了一本同名大作,人人都覺得這是數字網絡時代的商業成功定律。每個互聯網公司的CEO都會煞有其事地告訴你,比特經濟籠罩下,一切由信息構成的產品的邊際成本都在趨零化,所以我們的定價干脆就是零。
事實看來也的確如此,往前十年,全球互聯網的成功案例,幾乎全是用免費的產品和服務去吸引海量用戶,然后再通過廣告,或者增值服務或其他虛擬產品收費來獲得成功,雅虎是這么走過來的,GOOGLE是這么走過來的,Facebook也是這么走過來的,至于新浪、盛大、百度、QQ、阿里巴巴淘寶等等也都是這么熬出頭的。
而在中國,“免費”經濟似乎擁有一個比美國更肥沃的商業土壤。內容的原創與知識產權的保護,從來沒有真正幫助從業者賺過大錢。貪婪的抄襲和復制,反而能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消費者喜歡贈品、盜版和山寨,對品質沒有奢求;企業不愿意為任何軟件和服務付費,不在乎法律風險;支付手段和信用體系一直就沒完善過,線下收費都不易。
還有什么是比“免費”更好的遮羞布?它們在遮羞布下干什么,你真的知道嗎?“免費”還能否繼續gelivable?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1頁 1 2 3 4 5 6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