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輪到他們成為社會的中流,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正在成為企業決策者與執行層。他們是數字化的一代,對于互聯網沒有恐懼。他們見識過硬件產品是如何高臺跳水的,也樂意為《哈利波特》、《明朝那些事》、《魔獸世界》這樣的NB內容一遍遍掏錢,而且還是正版。
他們所在的企業正在習慣于購買阿里巴巴的誠信通、百度的關鍵字、淘寶商城的位置,他們理解電子商務才是未來的商務。而隨著B2C的互聯網釋放出巨大的用戶需求,反而會對企業的后臺IT能力形成倒逼。這時候,與云計算相關的B2B企業級軟件該有大發展吧?
有了支付寶、有了網銀、有了拉卡拉、有了Q幣和點卡,盡管付費仍然有些麻煩,但已經不是那么無法忍受。在手機應用商城、APP Store這樣的封閉系統里,所見可以迅速轉化為所得。問題僅在于,城市的年輕人多年來被太多的免費產品給慣壞了喂飽了。就算買了一個iPhone4,他們第一想法也是“越獄”。
如果說,傳統互聯網是從精英到草根,那么,移動互聯網的路線就是從草根到精英。“被割裂的互聯網”很可能在付費的旗幟下更加碎片化、社群化。這并非壞事,因為免費+廣告模式成立的前提是滿足盡可能多的用戶的最普遍需求,只有5-10%高端用戶付錢,大多數人看廣告。而用戶付費模式是深挖特定用戶群市場需求,精耕細作。事實證明,像斯凱這樣圍繞山寨機和打工仔干起來的移動互聯網公司更加可怕。
毫無疑問,蘋果和亞馬遜是眼下把“付費互聯網”發揮到極致的兩家公司。圍繞著iPad 和Kindle,他們正在重塑內容產業的價值鏈,核心在于,讓用戶享受比免費更及時更愉快的體驗,讓內容生產者拿到他們該拿的錢。
在納斯達克上,今年的股價比蘋果和亞馬遜漲得還猛的兩家美國互聯網公司是Netflix和Opentable。同樣,它們也是敢要用戶“付費”的互聯網公司。
Netflix是北美一家提供視頻流媒體點播服務的公司。用戶只需要每月支付 8.9 美金,就可以無限制的觀賞視頻電影電視。而他其實是從一家 DVD租賃商(每次一片,免郵政投遞運費)轉型而來。現在Netflix 在各個平臺上都有客戶端,比如電腦,XBox,Wii,PS3,iPhone,iPad,Android,還有支持互聯網的Google TV、Apple TV等等。如今Netflix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視頻內容供應商之一,2010年3季度用戶總數達1600萬人,凈利潤3800萬美元。就連優酷在上市前路演時,也不再說自己是中國的“Youtube+Hulu”,而是以Youtube的規模,走Hulu+Netflix的道路。
OpenTable是美國知名網絡訂餐網站,同時也是一家Software-as-a-Service(SaaS,軟件即服務)的公司。它向餐館銷售一款訂餐軟件,借助這套軟件系統,OpenTable能為餐廳提供的服務包括:把客戶訂餐的需求具體到時間(1點還是1點15分)、位置(靠窗還是走廊)、價格(是否有打折)等等因素,然后提供便捷和迅速的預訂。在OpenTable的總收入中,有54%來自餐廳的月租費,42%來自每一筆訂單的傭金,還有4%來自給餐廳裝軟件的初裝費。
想找用戶收錢是一回事,真有本事收到錢是另一回事。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4頁 1 2 3 4 5 6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