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兩年之后,“收購狂人”江南春再度出手。
2010年12月30日,分眾傳媒斥資6100萬美元購買華視傳媒(股票代碼VISN)新發行的股份,以每股3.979美元的價格,認購1533萬普通股。分眾傳媒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江南春與華視傳媒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利民,也將各自認購華視傳媒新發行的102萬股普通股。
交易完成后,分眾傳媒將持有華視傳媒發行的在外股份約15%,江南春個人持有1%;李利民仍將是華視傳媒的最大股東,持有17.2%,并繼續擔任華視傳媒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這筆交易預計將于2011年1月初完成。分眾傳媒和各投資方分別將在交割日向華視傳媒支付80%的價款,并以本票方式交付其余20%的款項。本票項下的付款將于2011年3月31日到期。
不過,這并不是一次簡單的財務投資,一切源自2009年10月的一場局中局。
伺機而動
電視與互聯網,始終是江南春心中最渴望的兩種資產。
不幸的是,插手互聯網的嘗試,隨著2009年9月分眾與新浪合并案被主管部門叫停而流產。
這次通過入股華視傳媒、進軍地鐵與公交電視領域的機會十分偶然,卻也把握得非常精準。
就在江南春出手的一天前,華視傳媒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旗下子公司Vision Best已于12月27日向數碼傳媒集團(Digital Media Group,以下簡稱“DMG”)前股東提起訴訟。多家機構被指在華視傳媒收購DMG的過程中涉嫌虛假包裝財務報表,粉飾DMG的業績,使華視傳媒出高價購買。
自從華視傳媒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以來,股價曾沖高至25美元左右,受收購子公司數碼傳媒集團支付大量現金的影響,2010年開始財報都出現虧損。以第二季度為最,營業虧損高達9550萬美元,主要原因則是因為該季度對2008年收購的六個廣告業務實體中三個實體相關的商譽及無形資產記錄了8910萬美元的一次性非現金減值費用。
而且受DMG前股東涉嫌財務造假影響,華視傳媒股價繼續下跌,此次江南春的購買價格正是華視傳媒股價的歷史低點。
盡管收購DMG遭遇變局,不過華視傳媒的價值卻在不斷放大。一旦度過整合的陣痛,其作為公交及地鐵最大移動電視媒體公司的地位,向來看重全面營銷解決方案的廣告行業必然會買賬。
易觀國際分析認為,分眾傳媒與華視傳媒二者資源的價值互補性,是這次雙方合作的最主要因素,“華視傳媒在完成地鐵資源整合后,通過進一步完善戶外移動電視收視標準、加大與傳統媒體整合力度等戰略舉措,其在戶外移動電視市場的壟斷地位進一步得以穩固;分眾傳媒的參股,將在資本層面有效緩解樓宇、商場超市與公交地鐵渠道的新媒體行業競爭壓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