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富有,他們團結,他們居住在一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的國家。他們是中國的富人。但是他們卻想要移民到經濟發展幾乎停滯的美國。據美聯社報道,中國富有人群的愿望清單上,占據首位的赫然是“移民海外”這一項。而美國則是他們最渴望的移民目的地。這是為什么?美國社會中的哪些方面仍是中國欠缺的?
美國所擁有的是一種均衡的體制。在其歷史長河中,美國發明并保持了一種良好(如果稱不上“理想”的話)的自由市場和政府的組合,這兩種體制都在其擅長的區域中開展工作:自由市場在私人商品生產和服務提供領域進行高效的經濟資源分配,政府則致力于創造“天下大同、眾生平等”的大環境,這一點在阿列克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在《美國的民主》(Democracy in America)一書中有生動而詳盡的描述。政府保護公民權利和經濟自由,并照顧“平民百姓” 這是經濟中的一個部分,自由市場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而根本就是無能為力:公共及半公共商品的供給,并保護公眾的健康、交通、工作,使其免受環境危害。
無論是以何種方式來到美國,人們都能享受到自由市場創造的經濟機會,以及由公平、透明和高效政府所確保的高質量生活。
均衡的體制正是中國所缺乏的。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提到過的,中國未能創造并維持一種自由市場和政府的良好搭配,它使用兩種體制的方式是倒退式的,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兩種體制都失敗了。在私人商品和服務領域,中國利用政府進行經濟資源的分配。北京和各地方政府充當了終極地主、經理人、企業家和監管人的角色,經營著幾乎所有的大銀行,并向國有企業和鄉鎮企業以及建筑項目提供貸款。
與此同時,中國也未能創造一個能夠保護公民權利和經濟自由的公平、透明的政府,亦無法構建一個足以保護“平民百姓”的政府。中國的體制搭配結構十分危險,使該國封閉的政治系統對立于開放的經濟系統、各行各業對立于大自然,其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重大成就將可能毀于一旦,并將有損于經濟機會和公民的生活質量。中國在多個方面的排名都是數一數二的:車禍最多、工傷事故最多、環境污染最嚴重;但在經濟自由和經商寬松度等方面,其排名卻是墊底的。
總而言之,中國在1978年之后的經濟體制正是該國目前欠缺之處 經濟增長 的罪魁禍首。不過,其仍有希望創造出一種均衡的體制搭配,來確保增長的可持續性,允許其公民享受到高效市場系統所提供的生活的“量”,以及公平、高效政府所確保的生活的“質”。除非這樣的一種系統被創立,否則,中國公民,無論貧富,都將為著這一目標前赴后繼地來到美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