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產品營銷模式
目前,在市場上可以看到的茅臺鎮的品牌有“賴茅”、“國臺”、“榮和燒坊”、“國寶”等,采用的都是產品的營銷模式。大家都在賣“產品”,都在賣“茅臺鎮”這個共有資產,和“醬香型”這個共有的產品屬性。除了講“技術”,就是講“環境和歷史”。
當然,在“茅臺”品牌市場影響力的帶動下,這些共性資源可以給大家帶來一定的銷售。但是,僅僅靠這些,憑借什么把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強呢?只靠產品營銷的模式,必然會快速進入同質化的死胡同。
沒有品牌的號召力,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白酒市場,占得一席之地呢?大家都希望走“快速撇脂”或“緩慢滲透”的營銷策略,市場前景不容樂觀。如果,大家都只是希望“搭便車”、“坐轎子”,那么就無法實現集群做大的戰略構想。
最好的戰略是做品牌
據我的了解,有的資本實力非常雄厚,完全具備打造一個全國性品牌的能力。但是,卻一樣采取“快速撇脂”的營銷策略,只是通過進入傳統渠道做覆蓋,期望“搭便車”和“坐轎子”。
實在是可惜,實際上在這種時候,你站出來做品牌建設,市場最大的受益者一定是你。而采取“搭便車”的策略,市場的地位不會穩定和長久。這就像經濟學的十大定律之一的“機會不可均沾”是一個道理。一個人踮起腳尖,那么他就會占到優勢,如果大家都踮起腳尖,大家得到的就是疲勞。
差異化市場定位形成市場的互補和戰略合作
現在大家都在往高端擠,都“踮起了腳尖”,并沒有形成差異化的市場定位。這樣的結果是自相殘殺,拼渠道、拼促銷、拼銷售,在短兵相接中,市場的規模和層次并沒有得到更大的拓展。
大家都在一個細分市場上拼殺,對于整個“茅臺鎮”白酒產業來說,得不到健康的發展。企業應該根據資源和能力的整體評估,進行差異化市場定位,不但要擴大市場的規模,更應該拓寬市場的層次,這樣就可以在市場上形成良性的互補,構建屬于自己的市場空間。
期待看到,茅臺鎮有新的品牌再次崛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