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央視主持人趙普微博曝光“皮鞋做果凍”起,便由此引起了“皮鞋果凍、明膠、毒膠囊”等一系列連鎖新聞,也引發了公民對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擔憂,一些企業更是因此而付出“品牌名譽受損”和“客戶信任度降低”等嚴重代價。
企業的正常運營是建立在客戶認可和支持之上,而客戶的購買則取決于產品質量、客戶服務、產品售價、廣告宣傳等其他市場營銷方式,其中“質量”是客戶最為關鍵的促成購買因素所在。沒有質量,一切都是空談。在此次“毒膠囊事件”中,修正藥業就是事例的最好證明。
修正藥業是國內最大的醫藥企業之一,僅僅是每年廣告代言人的費用就在千萬之上。適合各個年齡段客戶群、影視歌三棲發展、數量龐大的廣告代言人團體,加上“修正藥,良心藥,放心藥”等一系列打動人心的廣告語及視頻策劃,確實虜獲了不少客戶的芳心。但“毒膠囊”事件發生后,公民非但對修正產生懷疑,甚至還把代言人也一并“質疑”,可見“廣告好,不如質量好”是絕大多數客戶的觀念。那么作為企業主,在“毒膠囊事件”中,我們應該在企業管理及經營上有什么反思呢?
一次“失望”會丟失大批客戶
企業經營應該時刻保持“若冬涉川、如履薄冰”,不能懷有任何僥幸。在產品研發、生產、儲存、運輸、或銷售的任何一個環節中,都需要真正的將“質量就是生命”作為經營根本,而不是只一句空話。當然,任何企業都不敢保證不出狀況。出了事,應該怎么應對,如何處理,勢必要以“讓消費者認同和原諒,甚至讓消費者認為情有可原”為處理導向。
兩年前轟轟烈烈的惠普“蟑螂門事件”就是企業推避責任而鬧的笑話,惠普也為這次事件丟掉不少客戶口碑。不可預料的事件確實難以控制,但企業經營如果能時刻保持“羊圈里只有一只羊”的心態,不懷“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不給任何“僥幸、大意”機會,才可以保證口碑常佳,企業長青。
愈是領頭羊,越要“做表率”
這次“毒膠囊事件”中,涉案的企業多有數十家,但基本上媒體的槍炮都對準了修正,正是由于修正藥業相對于其他涉事的醫藥企業地位更高、規模更大、實力更強。試想:在如此多的藥廠中,不知名的小廠根本不值得成為“新聞”,而越是資歷高、名頭響的企業,才愈加能讓讀者得以關注。所以正是客戶對修正的了解,正是修正的品牌知名度高,正是修正的客戶群廣,才成為這次事件的“重點宣傳對象”。就像三聚氰胺中倒掉的三鹿一樣。行業內同樣在奶中加入三聚氰胺的企業數不勝數,但對不起,你的事件最嚴重,你的知名度也很高,所以你必須為此負主要責任。
作為領頭企業或行業知名品牌,一定要做好帶頭作用,這一點上來不得半點馬虎。如果不想成為“公眾事件”的討伐對象,就必須重視“行業中的潛規則”,不大意、不放松,這樣才不要引火燒身,如果懷有“大家(同行)都這樣,我也無所謂”的心態處理,就會走上“三鹿、修正”的老路子。
企業經營與宣傳要“言行合一
事件發生后,修正更為苦惱的是很多消費者開始拿他的廣告語開涮:“修正藥:良心藥,放心藥,管用的藥”,不可否認,廣告詞中的這三個“藥”包含了“道德、信任、藥效”三方面的暗示,簡單的十個字,朗朗上口,易讀易懂,貼入人心。但毒膠囊事件后,“良心藥、放心藥”卻成為消費者口誅筆伐的對象:這難倒就是你所說的“良心藥,放心藥”嗎?本來是贏取客戶認可的廣告語,此時卻成為讓客戶“憤怒”的原因之一,原因何在呢?
我們把記憶回到曾鬧得沸沸揚揚的“艷照門事件”。當時受害人之一阿嬌為此付出的代價最為慘痛。阿嬌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反對“婚前性行為”,甚至在某媒體參訪時說過“看到當眾接吻覺得惡心”,事發后,阿嬌的言行不一成為眾人的笑柄。
廣告宣傳是把雙刃劍,運用好可以打動消費者,但一旦出現事故,如不及時解決,合理處理,便很容易被自己“割傷”。修正藥業僅有一小部分產品跟此次毒膠囊有關,但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消費者對修正產生了信任危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