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科技教育人才、資源轉化為實際性的產業進而形成一個城市的競爭力,除了資金之外,更重要的障礙恐怕是文化。
首先這體現在對風險投資高回報的要求上。由于其投資對象大多為高風險的高科技創新企業,這注定了風險投資的失敗率較高。據統計風險投資的失敗率一般在60%-80%左右,而成功率僅為5%-20%。在美國,10%的成功率已經能保證風險投資基金的正常運轉,而20%的成功率則可以實現盈利。
但在我們的概念里,即使是20%的成功率依然在我們的容忍之外。這有一定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有多少投入、就要產生相應的產出;工業投入的經驗更是當年投入、當年就要有產出,不允許有失敗。
但若以這種概念,我們搞不成高科技投資,由此也不可能鼓勵科技創業,更不可能將科技成果成功轉化。在這種認識論下,單純依靠政府投入、靠政府撥款的方式是不可能實現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創業乃至提升城市競爭力中的任何一個目標。因此引進、鼓勵風險投資首先是對這種新型投資模式要有深刻的理解。
而對風險投資相對較低成功率容忍度比較低的背后,則是我們對科技企業的發展缺乏耐心。由于新技術、新產品以及新企業的脆弱性,科技企業在初創期風險較大,有2/3企業會在“死亡陷阱”(Death Vally)階段消失。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普遍現象,美國中小企業中約有50%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會在第一個5年內倒閉,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死亡谷時間段則是創立后的3年內。
但現在我們都太心急了,當年種下的種子恨不得當年就會有收獲。這在無形中會使得政府的投資行為發生變形,不會考慮科技型創業公司需要有至少三到四年的長期支持。
所以我希望關注南京、有意向到南京投資的VC/PE們,首先是要提高資金的針對性,更多關注處于孵化器時期的企業、更多關注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潛在突破性的高科技項目。其次是要提高投資活動的專業性,通過投資增強企業管理、市場開拓以及幫助企業把握行業發展動態。第三則是要提高服務模式的創新性。高科技企業有大腦加電腦的特點,未來發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需要吸取國內外先進經驗、探索新型服務模式,才能實現自身的做大做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