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于固化業務運轉的機制和流程;
2.將方針管理的改善成果形成新的基準標準,并加以貫徹,讓其效果得以持續;
3.在日常業務的PDCA循環過程中所發生的慢性病,要有意識地加以改善,對于其中重要的問題課題,可以提升到方針管理的高度去改善。
而在推進日常管理時還要遵循一些基本方法:
1.給予組織應當發揮的作用,明確組織內每個人每一天要做的工作;
每個員工隨時能毫不遲疑地,且以基本相同的質量完成工作。要達到這種狀態,就需要將工作的做法做成我們通常所說的“作業指導書”,并根據需要進行培訓使員工掌握。
2.守業務操作的各項基準標準,把決定要做的事情按照決定的要求做到;
3.照預先決定的方法和預先決定的日程、頻率,切實實施檢查;
4.將檢查、確認的結果,尤其是其中超越了管理限定值的異常,在通過應急處置排除問題的同時,對發生問題的原因,基于事實和數據加以追究,防止同樣的失誤再次發生。
落實分職能的“日常管理”
落實日常管理,要明確不同級別的管理者負責不同的管理范圍和管理項目。比如同樣是研發部門,部長、科長、組長、具體業務責任人,其擔負的日常業務應不同,日常管理的項目也要明確。
這是目前困擾眾多企業的一個大問題。很多部長、科長成了“孫悟空”,他們日常工作的內容竟涵蓋了從部長到一般業務主管的全部內容,既包括管理全部門的研發Cye業務推進,也包括具體操作每一個商品每一個步驟的研發設計。廠長也不例外,除了不親自操一線的作業,組長以上的活兒基本全都事無巨細地攬在了自己身上,倒是很有諸葛亮“事必躬親”的風格。殊不知,這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甚至因小失大,揀了芝麻丟西瓜。
而基本的方法應該是:明確從部長到一般業務主管各自業務的范圍、分級和各級崗位的實施事項,加以明文化和可視化,并切實執行。我們舉個例子。
研發部的開發功能中,包含“開發領先其它對手的商品”這一項業務,那么管理要點就是“新商品銷售額”。作為部長,管理的項目應是A、B級別的新商品研發貢獻率(開發數量),使用的管理工具應是“開發進度表”。部長要做的事情則包括:
1.全部門各開發完成項目的預測銷售額匯總,不達標的對策,每月一次;
2.確認每個開發課題的情況,并提出要求、發出指示。如:a)收集信息,將需求建議具體化;b)提升商品功能性能的創新;c)開發商品的目標及程度的評估;d)開發業務的技巧、經驗積累,專利申請;e)技術標準化;f)問題預測和防范。等等。
作為科長,就要對本科室所負責的課題進行進度管理,對未完成的項目進行補救和處理,重點項目每日一次,一般項目每周一次進行確認和檢查,并向部長匯報/請示,重大問題要立刻匯報。其次,要確認每個研發項目并發出指示,必要的時候召集相關負責人和相關部門開會探討,等等。
作為組長,則要每日一次確認自己小組所承擔的研發項目的進度,并對未完成項目追究原因,制定對策。其次,向每個業務主管確認項目進展并做出相應指示,確認其作業日志,根據內容不同決定是否需要與該主管單獨溝通。
而作為承擔具體研發工作的技術人員,則要按照每天的計劃開展研發工作,并通過作業日志等工作記錄向上司匯報。做不到或者發生異常時,及時匯報,等候指示。
如此,從部長到一線研發人員,每個人的管理內容、管理頻次、時間等,都有了明確的規則,才能形成有組織的日常管理。
理清了各個部門的管理,以及每個級別的日常管理的推進方法,僅僅是形成有效協作機制的第一步。我們還需要完善貫穿全公司流程的職能管理機制,比如全公司的質量管理機制體制、成本管理機制體制、營銷管理機制體制、研發管理機制體制等。表面上看,雖然這些應當歸屬于部門管理的范疇,但實際上需要全流程各個環節的配合,因此需要以主管部門為龍頭,其他部門協作配合的強力協作機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