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諾威科技便是其中的一例。
這是美國一家企業無線網絡技術提供商,是北極光早在2006年便投資的一家企業。早在無線網絡尚未普及的階段,艾諾威科技便發展以無線網絡為核心的無線通信技術、設備和系統軟件。在鄧鋒看來,這是在已知的無線網絡市場里面,用創新性的系統架構來創新無線網絡基礎。這種企業需要蟄伏的時間很長,但是具有在已知而且高速成長的市場爆發出來的潛力。
后來的發展驗證了鄧鋒的想法。近一兩年,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快速普及,加上現在流量資費等費用的高企,讓移動終端用戶對無線網絡的需求大大增加。無線廠商進入了研發新的無線網絡管理技術的快車道。借助于市場的爆發,艾諾威科技一下子就跑出來了。
德比軟件是另一個典型的例子。
德比軟件是北極光在2006年投資的一家企業。德比軟件做的業務,簡單來說,就是把旅行社、廣告平臺和酒店的系統通過德比軟件彼此對接起來,搭建全球酒店網絡營銷體系。
德比軟件所做的數據對接并不是一個新業務,而是一個看起來非常成熟的業務。但是德比憑借自主研發的軟件,能夠以更低的收費提供服務,而且能保留酒店等系統的個性化數據結構,在傳遞過程中數據基本上不會出現損耗。
“這是我唯一看到在國際上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在鄧鋒看來,這正與北極光強調的技術驅動型的“中國概念”企業不謀而合。鄧鋒認為,國內的企業可以先從技術應用開始,從技術和渠道上尋找發展機會。雖然這些進入壁壘很高,剛開始會很困難,但是做久了,就會有相當高的競爭壁壘。
德比軟件后來的發展也從事實上驗證了鄧鋒的說法。鄧鋒稱,目前全世界10大酒店集團前7大都跟德比軟件合作,成為中國少有的能夠為國際頂級酒店提供技術服務的公司。
不過,除了領先的技術壁壘,技術還需要跟市場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潛力。
投資污水污泥處理行業的時候,北極光團隊剛開始的想法是尋找技術主導型的項目來做投資。但是在實際的看項目過程中,發現污水污泥是需要綜合技術處理的行業,并非一兩個核心就可以把所有的問題解決。污水污泥公司的最有價值的點在于能用非常成熟的技術組合來達到最后清潔污水污泥的目的,這意味著尋找更接近用戶的企業價值將更大。
北極光很快調整方向,先后在2010年投資了東碩環保,該公司致力于水處理和膜分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在2011年投資了中持綠色,該公司致力于國內污泥處理及有機廢棄物處置。“我們的思路是抓住離客戶最近的公司,然后把技術嫁接到這個公司上面。”鄧鋒表示。
特別視角尋案源
目前,北極光旗下共管理3只美元基金和3只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總額10億美元。
作為投資機構,融錢容易,但好項目卻難求。選擇項目源需要花時間,學會用獨特的視角來看行業,成為了北極光團隊找項目源的關鍵。
尋找項目,北極光最常用的方法是扎根產業鏈。從產業鏈出手,順藤摸瓜,投的產業環節越多,信息就越多,對產業鏈的動態越了解,可以避免犯錯,也可以找到別人看不到的投資點。
每次新進一個產業鏈之前,北極光團隊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有些產業鏈花了很多時間,但是最后一家企業都沒有投資。這看似讓前期的許多努力做了無用功,但能夠避免錯誤,卻是一個風投成熟的標志。
比如鋰電池行業。北極光團隊曾經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鋰電池,有位同事甚至看了50多家企業,但是最后還是決定放棄這個領域。
原因很簡單,因為鋰電池企業需要相當大的規模才能保證質量,這是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從國外的鋰電池企業發展來看,可以知道產品的可靠性、一致性是企業發展的致命問題,而這些問題并非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需要從多年的運營當中發現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甚至要建立上百個到數百個檢查點,才能把質量做起來。
這意味著,對于任何公司來說,快速爆發式的成長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平緩的成長。而對追求高額快速回報的風險投資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致命的弱點,所以只能選擇放棄。
除了減少錯誤之外,扎根產業鏈還讓北極光比別人更早看到機會。比如,在污水污泥行業投資東碩之后,北極光了解到,很多市政污水處理后,會留下污泥,這些污泥很多被以不規范的形式進行填埋。留意到中國的土地越來越少,這些污泥不僅造成污染,而且對土地的占用很大,污泥處置將成為下一步關鍵的環節。于是,北極光的投資從污水開始延伸到污泥行業。
除了扎根產業鏈的視角,還有一種思路是尋找瓶頸,觀察某個行業的發展有哪些大的瓶頸,這些瓶頸處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模式可以讓這個瓶頸解決,讓這個產業得到一定的釋放。
云計算是目前最為熱門的領域。但云計算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對于這些新領域,投資從何處下手?如果用瓶頸分析法,這個問題可能會簡單得多。
比如說,云計算要發展,可能在什么地方出現問題?北極光團隊的判斷是,數據的進
能夠打開這個管道的模式,就是機會。北極光團隊分析了整條鏈條,從C P U,到內存,到硬盤的存儲,到網絡,再到無線的接入等,找到了技術的鏈條可能出現瓶頸的地方,從而有針對性地去找能夠解決瓶頸的項目。據北極光創投董事總經理楊磊透露,目前已經根據這個思路布局了一些企業,但是暫時不方便透露。
鄧鋒說,北極光的定位不是成為中國最大規模的V C.從北極光目前所投的案例來看,具有明顯的區域特性,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在鄧鋒看來,北京是互聯網創業氣氛濃厚,上海等城市在內的長三角集中大量的高科技先進制造業,把這幾個地方的潛力挖掘出來,案源已經足夠多。“我們知道自己聚焦在什么位置,不會跑到東北去做農業。”
無可否認的是,現在的案源競爭越來越激烈,北極光也開始了更進一步的“圈人”。北極光聯合其他機構成立了培育初創企業中美跨界發展的硅谷孵化器。在硅谷孵化器,北極光團隊提供的是最基本的服務,比如提供地點、帶寬網絡等服務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創造了一種環境,幫助海外留學者在硅谷創業。
北極光醞釀的是,幫助把最頂尖的人才最頂尖的技術在硅谷孵化,將來人才很有可能回來中國創業,而北極光在很早的階段就跟這些人才在硅谷建立了關系,將來做投資就更有優勢,也是很好的一個來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