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創新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遇
——訪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合伙人趙麗芳、李愛新
開放式創新,對中國企業特別的意義在哪里?
李愛新:創新需要非常強大的財力支持,一個小公司很難做到。這種開放創新的模式,實際上是把企業和整個合作伙伴,包括大學研究機構,甚至他的客戶,都充分地聯合在一起合作,和過去的封閉式創新相比,對一些小企業,尤其是行業內正在起步的企業,我覺得是一個好事。
從國內來講,雖然我們這種稱謂不多,但過去的產學研一體化,企業跟學校一起聯合創新,就是一種開放創新很有效的方式。
中國企業里,我覺得意識到而不敢去踐行的是多數,完全沒意識到開放式創新的今天應該沒有,因為要生存不可能完全依賴過去的方式。
趙麗芳:今天所謂的供應鏈已經演變成價值鏈,在這樣的協作價值鏈上,已經不再僅僅是你的供應商了,還包含你的客戶,特別是你的客戶也在整個創新的環節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企業必須創造這個平臺,能夠讓你的客戶也能進駐到這個價值鏈。
開放創新,自身有一定的實力才好開放、相互合作。如果是跟大企業合作的話,怎么處理這種關系?
李愛新:你是大企業,當然圍著你的也是一些大的合作伙伴,其實小企業也有圍著你的群落,關鍵是如何把圍繞你的這些資源很好的利用起來。對等很重要,但小小的對等和大大的對等,我覺得同樣都是有意義的。
趙麗芳:對開放式創新,中國CEO的看法比全球的CEO要保守,中國企業在過去這十年產生突飛猛進的進步,但在企業經營的框架、體制,運營的基礎上,中國的企業還在追。
去談一個合作,一定要問你有什么、我有什么。你要跟別人協作創新,你自己本身要具備一定的基礎。
把客戶、供應商、自己的消費者,甚至競爭對手都拉進來一起創新,這個難度對中國企業是不是大了一點?
李愛新:我覺得可能對其它行業有點大,但對互聯網產品來說,現在其實有非常多的企業在實踐。今天小米手機就是這樣的一種實踐,我覺得做得還是不錯的。而且,中國有大量的熱愛軟件技術的粉絲,這樣的技術人才,他們可能沒有特別高深的技術功底,但他們對整個技術不陌生、不畏懼、愿意參與,我覺得正好成就現在小米的這種模式。
開放式創新采用哪種具體方式最有效?
李愛新:跟封閉式相比,我覺得開放創新這個模式還遠沒形成,只是在嘗試和初步的探索階段,很難說有一種固定的東西。但是,最起碼我們看到,基于互聯網的產品,因為它的網絡特性,像論壇、即時通訊,這些平臺都能夠很好的支持開放式創新。只要不是封閉的,我覺得它都是開放創新的一種嘗試,但是一個完全開放式的創新是什么樣的模式,什么是最佳模式?我想今天業界和學界都沒有答案。
哪些行業更適合用開放式創新模式?
李愛新:至少那些跟互聯網非常相關的行業適合。第二,應該相對不是強調技術領先的,它可能具有市場、品牌、消費者需求引導的這種行業特性。
直接面對消費者的行業,如果提供的是一種同質化競爭的產品,未必合適,但如果強調品牌,或者個性化服務比較重要的,開放式創新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