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問題是銀行愿不愿意犧牲高利潤率,畢竟適度提高存款率的同時貸款利率又不能提得太高。把負利率程度減輕,同時貸款利率基本不變或輕微提高,這樣對經濟的損害能降到最低程度。
破除企業國際化軟肋先去除負面影響
南都:當前中國仍未能走出太多真正讓國際敬佩的跨國公司。面對成熟而復雜的海外投資環境,我們的企業實施向外擴張戰略,究竟還欠缺什么?
陸亞東:我認為第一個難點是缺乏國際經驗。中國有不少優秀企業達到一定程度的國際化,但國際經驗還非常缺乏。
第二個難點是對國際組織的理解不足。組織是對全球資源的利用、配置、整合、適用。例如聯想IB M的P C戰略事業部,基本上是雙贏的結果。但聯想對國際化融合的困難的預計和處理方案還是不夠。對中國企業來說,類似的購并目標在世界上有很多家。當有很多潛在購并對象時,就要設定整個購并戰略思路設計,畢竟有眾多選擇Cye和只有唯一選擇時的戰略是不一樣的。很多企業在某一個的行業里做到很精通,但真正國際化的企業經營范圍并不僅僅是一個行業或者一個層面上,而是多層面多元化。
其次就是經營層次的組織。概念包括哪里是最好的原材料選地、半成品生產集中地、成品集中地、分銷中心等。國際化指數、跨國指數高的時候,經營層次的整合變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難。全球經營層的概念就是將一個產品全部打開,調研哪個國家最有優勢生產特定產品,從而進駐并設立生產集中點,根據不同的功能在全球布局。理論上的好處是獲取國家層次的比較優勢。
第三個難點是中國企業自身長久以來的軟肋在國際市場造成的負面印象,包括產品低價、低質、抄襲等。怎樣建立品牌,打造商業信譽,怎樣從國外合法公民那里獲得利益,這些需要我們的政府、企業聯合會、行業聯合會、外交系統甚至我們的公民共同努力。
最后我們的企業在核心競爭力,包括技術、品牌、渠道和人才方面還存在不足。這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國際企業必須具備的相互關聯的四個方面。有了人才和資本才能搞研發中心,有了研發中心才能開發關鍵技術。對中國企業來說,技術和人才是當務之急,資本的壓力相對小一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