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管理經驗,容易發現,沒有專業管理學習經歷的人也可能成為非常成功的企業家或管理者,管理科班出身者也不一定能搞好管理,于是乎管理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受到了質疑,實踐界也有對MBA先捧后“殺”的例子。
但事實是,沒有管理專業學習經歷不等于沒學管理,按照著名管理學家明茨伯格教授的三角形理論,管理學問包括科學(知識)、藝術(技巧)、實務(經驗);按照我的五角星理論,管理學問還應加上技術(工具)和哲學(智慧)兩方面。于是容易理解,沒有管理專業學習經歷的管理者,充其量缺乏相關知識和技術,而且這些基本的知識和Cye技術還可通過干中學獲得;只要其善于學習、總結和感悟,便有可能具有很高的管理智慧、藝術和經驗,自然有可能成就其成功的管理故事;而管理科班出身的管理者雖然習得了比較系統的管理知識和技術,但如不具備基本管理特質,則較難獲得管理藝術、經驗和智慧,則很難成為成功的管理者,充其量是一個管理的技術員。
盡管成功管理實踐不要求管理者成為管理研究專家或掌握許多管理理論和技術的理論家,但至少需要尊重管理作為一門學問的地位,有其基本原理和體系,如具備了“管理意識”—管理者認同管理是一門學問,能夠自覺利用其基本思想、原理、抑或方法、技術,分析、研究、解決面臨管理問題和從事管理實踐,并在管理過程中不斷積累和提升,再在實踐中不斷踐行、學習、總結、感悟和提升,形成一種管理的智慧、激情、哲學和處理管理問題的框架,才能有大作為。管理意識源自實踐,但經由理論提升后高于實踐,并對實踐有指導意義。
有人將管理意識總結為整體意識、結構意識、人本意識、制度意識、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創新意識,認為管理意識先于管理技術,是一種“自覺性”,是一種專業素質,需要熟知管理對象的規律,且需要長期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我認為,這是從管理所涉及的方面的一種羅列,如果從管理的基本使命(合目的性+人類干預(優化設計+誘導演化)+協調應變)出發,便可以提煉出一種更通俗的管理意識的總結:①管理是一門學問;②管理活動需目標(包括理想和抱負Cye)導向;③人的干預(包括動力和恰當方式)可以提升績效;④績效可從科學設計和能動誘導及其互動來改進;⑤要適時協調個人、群體、組織與環境間的關系;⑥管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持續學習、改進和創造。任何人,只要理解和踐行這些認識,就有可能成為成功的甚至偉大的管理者。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