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豪創業第6種類型:賭徒型
其典型代表是有"中國雞王"之稱的大連韓偉企業集團創始人韓偉。1956年,韓偉出生于大連三澗堡鎮東泥河村一戶農民家庭。韓讀書不多,僅有初中畢業。韓擁有木匠手藝,并略懂畜牧知識,因此在70年代中期被招為三澗鎮畜牧助理員。1984年韓辭職下海,創業本金為從親友處告借而得的3000元,豢養蛋雞50只,同年底,韓從銀行貸得15萬元,開始興辦養雞場,一舉成為大連最大的飼養專業戶,同時亦成為大連負債最多的個體戶。韓此舉所冒風險極大,而最大風險在于銀行。韓傾力一搏,倘一旦發生雞瘟或因其他原因創業失敗,韓些微個人私產固將蕩然無存,而銀行無疑也將造成極大一筆壞帳。韓之所以能在無抵押的情況下從銀行貸出如許一筆巨款,原因在于當時大連市正在大搞"菜籃子工程",韓的雞場擴建計劃正是"急政府之所急"。在政府支持下,韓很快又貸款集資208萬元,建起一座占地44畝,建筑面積8000平米,飼養8萬只雞的現代化養雞場。從這一點說,韓不愧為一個順時而動,把握政策機遇的弄潮兒。韓白手起家,其雞場第一年產值便達210萬元,這也是韓掘得的第一桶金。韓目前個人身家據估計達4.5億元。與靠在海南開發熱中掘地發財的潘石屹、馮侖等一樣,韓偉能成為富豪,也可謂是時勢造英雄
中國富豪創業第7種類型:熱血型或沖動型
張思民、吳志劍均屬于此類。張思民尤為典型。此類創業者大多以失敗告終,偶有所成者,也大多歷經坎坷,并且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屢經反復。底氣不足或后勁不足是此類企業最大特征。1999年3月,吳志劍就因所屬政華企業集團欠債2億元,被深圳市政府在新聞媒體通令不得進行高消費,不得坐高級車住別墅。張思民的海王集團在1992至1997年之間,也曾遭遇極大風險,企業險些翻船。后通過上市,繼接上因為盲目投資而險些斷裂的資金鏈,才得以生存下來。海王目前仍在經受缺乏拳頭產品的困擾,其未來走向,仍有待觀察。張思民的第一桶金當是來自澳大利亞投資家的投資,這筆投資達100萬美元,張在股份中占大頭。張用以創業的原始資本,是3000元的日常積蓄。吳志劍的第一桶金,則是承包原深圳物資公司華東商場,半月獲利17萬元。吳的創業資本乃寫作所得2000稿費。
中國富豪創業第8種類型:因緣際會型或曰無心插柳型
其典型代表為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38位的張果喜以及前《福布斯》中國富豪吳炳新。此類創業者的典型特征是本來沒想發財,只是想解決一下生存問題,后來竟不期而遇地發了財。1972年,張果喜受在江西余江當地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響,懷揣200元,到上海找生路。偶然的機會,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藝術廠發現,一個雕刻樟木箱竟可賣200多塊錢。張頓時靈機觸發,立刻返回老家按照上海生產樟木箱的程序"依葫蘆畫瓢"。半年后張氏第一只雕刻樟木箱出品。通過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張自己制作的第一只產品參加了廣交會,并幸運地拿到了20套樟木箱的訂單,賺了1萬多元。這是張掘得的第一桶金。張的創業資本,為變賣家產所得1400元以及江西余江當地盛產的樟木原料。張目前身家據《福布斯》估計為12億元人民幣。如果沒有30年前的那次上海之行,現在的張還可只能只是江西余江鄉下的一介老農,天天為吃飽肚子斤斤計較。
這一類型還有一位代表即是吳炳新。孔子曰:30而立,40不惑,50而知天命。吳創業即始于知天命之年。吳一生坎坷,當過工人,做過干部,還做過一任職校的校長。80年代初,吳生病后從內蒙古包頭礦務局病休,醫生稱其罹患肝癌,后腫瘤自動縮小,乃至消失,吳認為是自己本身就有免疫力之功。吳的家境一直不太好,病退后,為貼補家用,吳動手搭暖房、賣豆芽、做些小本生意。1987年初,吳承包包頭一家瀕臨倒閉之小糕點廠,隨后又承包一家同樣瀕臨倒閉的小商場。據吳自稱,其接手糕點廠時身上只有300元,為辦廠,借了2000元,貸了1萬元,并從中掘得平生第一桶金,數目約達數萬Cye。吳后來承銷天安851,承銷上海交大昂立一號,掘得第二桶金、第三桶金。吳的真正發達,是推出據說集3種有益菌種雙岐桿菌、乳酸桿菌和腸道鏈環菌于一體的生物保健型藥物三株口服液。將雙岐桿菌、乳酸桿菌和腸道鏈環菌這3類有益菌種集于一體并保持其活性,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對生物、對醫學都不甚了了的吳,能夠破解這樣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令人存疑。吳以50之年,因緣際會,勤力創業,借三株口服液而一夕暴富,又因湖南常德一起產品官司而家道中落,一蹶不振。起起落落,令人深思。據《福布斯》估計,2000年吳身家達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元,目前身家不詳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