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品市場”與消費市場的區別,反映在商品上便是,北京賣的手表和高價限量款的包居多,而在上海,人們更傾向于購買最新款和基本款包包——當然,無論是“禮品”還是作為消費品,大陸市場特有的“面子文化”的影響下,人們都愿意購買折扣的新品。
與奢侈品消費不同,二手奢侈品困擾消費者的關鍵在于:售后服務與鑒定。對于米蘭站而言,它所面臨的問題是,即便米蘭站擁有良好的口碑、擁有嚴格的鑒定收購規定,但國內充斥著各種“米蘭站”的門店,消費者總是真假難辨。為了加強鑒定的能力,寺庫也在日本、美國邀請來鐘表、珠寶和箱包的鑒定員,李日學希望,寺庫不僅僅是“二手買賣”那么簡單,更能夠為買家們提供鑒定、保養的一站式服務。
在寺庫的一站式服務的布局中,2012年寺庫也在北京創辦了亞洲最大的奢侈品養護中心。一位寺庫的投資人說:“二手買賣始終是一錘子買賣,毛利只有10%,而米蘭站的也不過20%。但奢侈品的養護確實個Cye賺錢的活,皮包的養護一次需要500元左右,而名表消磁、修換表帶一次至少2000。我們希望實現客戶從購物要保養,全套的奢侈品價值循環。”
典當行是二手奢侈品的另一個重要玩家。許多有產階層為了短期融資,會將珠寶等奢侈品拿去典當融資。不過,由于融資額度的限制,大多數典當融資都以房產、豪車、游艇為主。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鑒定能力與品牌的保障,實際上,典當行的奢侈品大都會與米蘭站、寺庫合作。
李日學說:“米蘭站是貿易模式,而寺庫則是服務模式,一個是賣貨,一個則是實現價值循環。”不過,在李日學的描述中,寺庫的主力賣家都屬于“中高端奢侈品玩家”,但他也承認,寺庫并不愿意失去米蘭站定標的那部分用戶,奢侈品初級買家。俘獲這部分買家的方式便是,電子商務。
寺庫一位投資人表示,寺庫很用心地將線上與線下市場進行區別。線下門店幾乎都是全新的“閑置奢侈品”,而線上除了這些商品之外,還包括一些7成新的二手奢侈品。“我們不能把入門級買家拒之門外。”他說,“人人都愛奢侈品,北京、上海許多工薪階層也會購買奢侈品,不過,她們更多的是購買LV、Gucci的通勤款。”
寺庫這種刻意的線下與線上區隔,也起到了很明顯的作用。在線下,寺庫的客單價保持在10000元左右,而線上則是5600元左右。“線上顧客圖的是實惠,就是要便宜好貨,而線下注重的是體驗,是服務價值。”李日學說,“誰說網上不可以賣奢侈品?只要有足夠好的信譽保障和服務保障,線上賣奢侈品是個未來。”
今年6月,由太古地產和遠洋地產共同投資的頤堤港開始試營業,香港米蘭站將它在北京第三家店開設在此,在米蘭站的公告中,它還將在大陸開設更多的門店。二手奢侈品的買賣還在持續升溫。不過,上海、成都店開設之后,寺庫將不再擴建線下門店,李日學透露,電商將會是下一個發展的重點。
“5年左右的奢侈品可以流通,以10%至20%的流通率計算,這是個上千億的存量市場。”談到未來,李日學激動地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