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移動商店分兩種,一種是以應用的形式裝在手機端,如安卓市場、機鋒市場;另一種則是以客戶端的形式裝在PC端,如豌豆莢、91手機助手。對排名靠前的商店來說,一般都是二者兼具,互相配合。
除了商店之外,Android刷機市場是另一塊必爭之地,而這也是更像傳統PC時代的地方。因為Android原生系統對大多數中國用戶來說并不易用,為了更好的使用體驗,“刷ROM”變成了一個廣泛的用戶需求。這很像買PC電腦時所安裝盜版Windows系統,區別在于它并沒有那么灰色,免費開放的Android系統本身容易改造,而原則上來說,只要有手機的硬件權限,將手機通過不同ROM變成什么樣的操作系統乃是用戶自由。事實上,從Google到手機硬件廠商對這一塊也很難管束。
百度投資的點心和騰訊投資的樂蛙正是這樣的ROM,而360也有自己的360手機桌面。一方面,它們想辦法優化原生系統,用本土化給用戶更好體驗;另一方面,它們取代Android成為了手機硬件到軟件之間的系統層,對應用的預裝和管理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當ROM多起來之后,連安裝何種ROM的渠道都具有了價值,比如卓大師(百度)和刷機精靈(騰訊)。
另外還有兩塊移動渠道爭奪的陣地,一為手機原廠預裝,二為手機管理軟件。前者主要是與廣大主要集中在深圳的手機廠商“資源合作”,一些大的應用甚至以一臺機器1元的價格購買安裝,因為每臺機器確定會帶來一個真實用戶;后者則沿襲了傳統時代一些PC管理軟件的思路。
這些部分共同構成了當下移動渠道的主體。雖然移動互聯網泡沫帶來了產品營銷成本的提高,進而過度提升了這些移動渠道的價值,但即便現在不賺錢,移動渠道本身仍然值得大公司進行角力——它們并不缺錢,缺的只是一個更加確定的移動互聯網未來而已。
“2012年春節之后,幾個大公司在渠道上增速明顯加快。”一位資深的移動互聯網投資人向《商業價值》表示,“尤其是360和騰訊!庇邢嚓P人士透露,在“雙11”期間,因為阿里巴巴的立體營銷策略,天貓的移動客戶端下載量非常大,可即便渠道分散,僅360相關的移動渠道就為其帶去了10%的量,“360在移動渠道這一塊可以說是最強的了”。
而到了下半年,隨著百度移動互聯網戰略的發力,這家傳統互聯網中的流量巨頭開始以強勢姿態進入?梢灶A期的是,未來移動渠道的爭奪將在這三家傳統互聯網巨頭中展開。
收購加自研,它們會迅速拉升移動渠道的門檻。2012年之后,新玩家在渠道上將很難有進入機會。
渠道整合:序章之后
“中國的PC市場不同于國外,高端用戶和大眾用戶存在明顯的鴻溝,產品用戶數曲線并不是平滑上升的!彼压饭綜EO王小川曾對《商業價值》說,“通過各種渠道,產品可以在初期用戶積累之外,獲得直連大眾主體用戶的機會,這使得它將會有跳躍式的上升曲線!
在移動渠道上,雖然玩法有區別,但“直連大眾用戶”的本質卻未曾改變。而所謂大眾用戶,正是Android手機出貨的主體,即“千元智能機”用戶。這正是移動渠道交叉統治的領域。
百度、騰訊、360在移動上開始布局均始于2011年,在2012年從資本和資源層面明顯發力。更重要的是,除了應用商店、刷機、預裝和管理這四種方法之外,隨著它們將移動渠道與自身產品進一步對接,對移動渠道的統治力還將進一步加強,并各自擁有移動渠道不同的競爭實力。
百度在2011年6月29日推出移動開放平臺,之后11月上線移動應用平臺。半年之后的2012年5月2日,在移動搜索底層整合完成后,百度的移動搜索結果開始優先展示移動應用程序,并可以直接下載——移動搜索的流量直連移動渠道。
與百度的“搜索流量對接”不同,騰訊因為在產品本身的強大實力,走了一條“單點突破、多點整合”之路。2011年4月,騰訊升級手機軟件中心為騰訊應用中心,11月,其渠道客戶端統一更名為應用寶。2012年6月,騰訊統一所有品牌為應用寶,而旗下擁有巨大用戶的手機QQ、手機瀏覽器、手機管家等產品中整合應用下載,并統一指向了應用寶。應用寶年中時總下載量即突破30億,下載用戶過億。
360則沿襲了“安全衛士+軟件管家”的方式,用強管理型客戶端帶應用管理,又從應用管理帶應用商店,擁有很高的用戶轉化率。2011年360即與網龍合作,整合了移動端最強的渠道商。隨后2011年9月,在手機衛士里加了360寶盒,9月16日正式發布PC版手機助手,大幅優化了應用在PC端進行管理、下載和更新的能力。2012年3月,360與安智、機鋒、3G門戶等合作啟動360手機安全市場聯盟,變成了國內主流應用商店的流量上游。2012年4月,手機助手連帶推出手機版,成為360手機衛士之外第二個手機端的支撐點。
對這些普通開發者可望不可及的“巨頭”級選手而言,百度、騰訊、360正在移動渠道端形成基于自己一直以來核心競爭力的不可替代優勢。雖然短時間來看,它們還未能改變移動互聯網渠道中野蠻生長的狀態,但長期來看,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在形成。
正如任何一個復雜的問題都要先從確定的常量開始考慮一樣,對移動互聯網來說,大產業鏈的出發點在于渠道。也許在未來,任何一款想要在國內獲取很大成功的移動產品將很難繞開這幾家,但對創業者們來說,變量的減少和定量的增多不是壞事。
過去兩年的移動互聯網泡沫,使得市場出現了過千家應用渠道,刷榜刷量等難以帶來任何價值的行為成為了行業默認潛規則。渠道的泛濫和規則體系的缺失,助長了開發者急功近利的浮躁,每個人都在尋找“接盤俠”成為了諷刺但心酸的現實。
當泡沫破滅,渠道整合的序章開始,這一切將有助于移動應用開發者重新將重心從運營返回產品本身——即便可能面對巨頭的競爭,也比單純追求數據和快錢要來得踏實。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