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Daimler)正在中國的微博網站上宣傳其精靈(Smart)汽車,蘋果(Apple)將提供iPhone的分期付款計劃:這兩個跡象都說明,在華外資零售商正在探尋新的方式,以吸引不再盲目崇拜外國產品的中國消費者。
只要在中國的某條商業街上開店、就能指望穩定銷售外國品牌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德國麥德龍(Metro)本周承認領教了這一點,該公司證實,其在上海的電子產品零售試點以失敗告終。麥德龍宣布,將放棄到本十年中期在中國開設逾100家萬得城 (Media Markt)電器門店的計劃。
除了這家德國最大的上市零售集團之外,還有一些知名的西方品牌未能在中國打開局面,包括百思買(Best Buy)、美國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寶(Home Depot Cye)以及芭比娃娃(Barbie)。即便是長期被公認為擅長開發中國市場的一些品牌——比如旗下擁有肯德基(KFC)的百勝餐飲(Yum Brands)這家中國最大的外資餐廳運營商——近期也遭遇挫折。
“在中國,直到不久以前……如果你有什么東西要銷售,需求如此之大,以至于你并不需要有競爭力的產品。但現在我們面對著非常不同的消費者。她更加精明,她會花時間斟酌自己的選擇。消費者購物的方式與一年前截然不同,”香港企業重組專業公司Alvarez &Marsal的羅伊森(Jacques Roizen)表示。他說,“挑戰在于現實變化時會發生什么,新的現實是,不可持續的增長不再能夠遮蓋(外資零售企業的)種種缺陷”。
北京定于今日發布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將顯示中國經濟去年增長大約7.7%,這是自1999年以來的最慢增速。
對于正在艱難應對廉價品牌在中國市場奪走其市場份額的蘋果來說,答案是讓購買其產品的中國消費者享受免息分期付款。此舉有望在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提振銷量。
與此同時,在華銷量多年實現兩位數增長的戴姆勒,去年銷量增長降至4%,遠低于豪華車競爭對手寶馬(BMW)和奧迪(Audi)。
如今,戴姆勒將成為在中國最大的微博網站新浪微博(Sina Weibo)上銷售汽車的首家汽車制造商。該公司將銷售限量版精靈都市汽車,該品牌汽車去年在華銷量猛增45%。
新浪微博號稱擁有逾3.68億注冊用戶,盡管據信只有一小部分為活躍用戶。中國的微博正在快速商業化,成為企業打造形象、宣傳產品、接收訂單和提供客戶服務的平臺。新浪微博近期一直在擴充相關功能,使企業能夠把微博用作一種商務工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