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IPO或已陷入無解之局
演員藝術生涯的最高境界不是在演技上出神入化,而是帶著觀者一起演。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在一星期內經歷了架構調整、馬云退休、辟謠、馬云辭職、沖擊IPO、再辟謠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劇情,成功地把一大批人帶入情境,讓很多已寫和沒寫完的評論及報道作廢。與其被傳言牽著鼻子走,不如深刻思考一下,阿里巴巴究竟怎么了?
阿里IPO需求急迫
阿里巴巴這幾年的最重大關切是什么?毫無疑問是IPO。阿里對上市融資有現實的需求,從香港私有化B2B業務時,付出了28億美元的代價;回購雅虎持有的一半集團股份時,付出了63億美元的真金白銀,還有8億美元的股權。單這兩塊,已有將近100億美元的支出,如果再算上想回購雅虎剩下股權的二分之一,阿里總計要支出約170億美元左右。
這已超出了償付極限,因此才有聯合貸款一說,而且憑阿里目前的盈利能力,很難通過業績增長抹平這一塊,即便有投行甚至是國開行愿意借錢,那也總是要還的。因此,很缺錢的阿里巴巴,借多年來苦心營造的超高勢頭把自己盡快賣個好價錢,就成了必然選擇。
而且,根據阿里與雅虎簽署的贖身協議,阿里巴巴必須在2015年12月之前上市,才有權以IPO價格回購剩余20%股權中的一半,而IPO價格必須為第一批股權回購價格的2.1倍,即雅虎剩余20%股權在IPO時必須值149.1億美元左右,阿里才有權回購其中一半。
現在距離最后期限還有35個月,時間上對于阿里來說并不寬裕。
阿里巴巴值多少錢
仔細分析一下阿里巴巴,你會發現這家公司在利潤率和營收結構上有不少人們不太注意的細節。由于雅虎是阿里巴巴的大股東,因此在提交給SEC的報表中體現過一次阿里巴巴的業績。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9個月間阿里巴巴的總營收達到29億美元,凈利潤為7.81億美元,利潤率為27%。雖然阿里巴巴在收入上已成為中國線上第三大,但與騰訊和百度動輒50%以上的利潤率相比,則是相形見絀了。
阿里巴巴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廣告費和服務費,沒有自營電商業務,也沒有過多的收費業務。相比較收費的eBay而言,阿里巴巴核心淘寶系的業務量必須比eBay大數倍才能從服務費和廣告費中獲得較大營收,而提高這兩項收費,就要面臨著用戶流失的危險。阿里巴巴目前唯一令人欣慰的數據是增長率,保持在年增100%之上,提升利潤率必然會使得增長放緩,這是個翹翹板效應,對阿里巴巴來說,選擇要什么很關鍵。資本市場看重的是成長性還是業績,前幾年市場興旺的時候必然是看前者,這兩年市場低迷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此外,投資者在投資某家企業之前,必然要找一個參照物,例如百度打出中國谷歌的旗號,在投資者心目中就有一個不錯的印象,這會使得高估值得以順利實現。阿里巴巴的參照物是誰呢?當然是eBay,不管兩者的業務模式多么不同,投資者將之與Ebay相比都是必然的(因為除此之外并沒有更好的參照選擇,就算阿里今后在云計算、電子內容等方面會亞馬遜化,現在跟亞馬遜也沒有可比性)。
可如果拿阿里巴巴的報表與eBay相比,你會發現eBay是勝出太多的。eBay 2013年的營收目標大約為16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三個季度29
億美元,即便2012年阿里巴巴增長100%,也還是有不小的差距。Ebay2011年4季度利潤率為50%以上,2012年利潤率大幅下滑,卻也保持在25%的水平,與阿里巴巴差不多,要知道Ebay已經上市十幾年了,高利潤率轉化為平均利潤率是發展必然,而阿里巴巴還是個如日中天的New Comer。
Ebay的最新市值是684億美元,那么營收不及其1/4的阿里巴巴想要獲得的估值是多少呢?2012年5月,在與雅虎達成贖身協議之后,從回購價格與比例,可推算整個集團(不含支付寶)估值350億美元左右,三個月后股權回購交易完成,阿里巴巴的估值躍升至430億美元。美國一個投資基金的創始人把阿里巴巴和Facebook做了對比,于是做出了570億美元的估值。媒體報道,馬云曾對云峰基金的人表示,2015年阿里巴巴上市之前,估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更有一些海外媒體提出了1500億美元的估值。
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天文數字,其實沒什么意義,甚至可以說有些一廂情愿。不過,這也能部分反映阿里巴巴和馬云的心中所想。阿里巴巴的估值,其實并不復雜,根據一些數據大致推算即有個初步的印象。以百度為例,今年營收超過40億美元,利潤超過20億美元,50%以上的利潤率,百度目前的市值為384億美元。
根據公開數字,我們知道阿里2011年的營收不超過24億美元,2012年有大幅增長,上半年19億美元左右,全年或可超過百度達50億美元左右,但利潤率仍不及百度。如果單按具體數字作為參照,阿里的估值很可能在300-350億美元左右。即便是按eBay做參照物,阿里巴巴的估值也不會超過eBay的一半,這還是參考了其高成長性給出的數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