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農業生產的補貼不到位。我在回老家的時候發現,按人頭計算,一個農民一年的補貼只有100塊錢左右,F在通貨膨脹這么厲害,這個補貼標準太低。對策是未來提高補貼標準。
第三,農業沒有現代化,也沒有納入現代產業體系。臺灣在七八十年代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時候,統一、鼎新等食品工業的崛起,背后帶動了農業的發展,將農業納入現代產業體系。甚至統一創業之初,其口號就是“嘉惠地方”。對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將農業納入現代產業體系。可借鑒臺灣農業發展模式,造就大批的農副產品基地,食品工業基地,旅游產業基地。
第四,農村的基礎設施落后,連水庫都是幾十年沒有整修。對策是未來基礎設施投資偏向農村,大約全國至少需1萬億農業基礎投資。
第五,農村的醫療與社會保險缺乏。數十年前遍地的赤腳醫生,解決了底層民眾的醫療問題,而在當下,從前的赤腳醫生基本失業,或者是集中到鄉鎮,縣市里去開診所,大片農村沒有醫院。農民如何解決看病遠和看病難的問題?現在國家提出大病報銷90%,如果醫療費用高昂,農民是否承擔得起剩下的10%的費用?農民的社保標準偏低,未來誰負擔?
第六,農村的教育問題。
頻發的校車事故,都在農村,農村的教育嚴重不足,對策,將教育資源向農村適當反哺,同時,開放農民子弟在城市的教育機會,比如廢除高考戶籍。開設打工子弟學校等。
第七、半吊子聯產承包造成效率低下
家庭農莊不可取,建立大農莊才行。土地民有化不是洪水猛獸,土地保持在“集體”里才危險,一個小村長,就足以有能力用“集體”的名義出賣全村農民利益,出賣土地,乃至貪占土地出讓金,還不如一分到底,徹底解決。
第八,農民社會地位低下,形同印度賤民。
在中國,農民不僅在經濟收入上,正途不如城市居民,更嚴重的是,數千年來,農民都屬于社會底層,在等級制度上處于劣勢,在當下中國,經常聽到有人瞧不起人的時候說:“你他媽就是個農民”,絕對是貶義。由此,農民現代化的最后一關,即是廢除身份等級制度。
中國的所謂“干部,工人,農民”,雖然表面上被宣稱是分工不同,而事實上是暗含等級,形成了事實上的三級等級制度,這是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大毒瘤,危害不亞于印度種姓制度。未來需徹底廢除。
新興的接受了現代教育的農民后代,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社會地位,他們已經開眼看世界,體驗過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種田還是打工,不僅是個收入問題,還存在身份認同。
中國如不從社會制度上,改革現行戶籍限制,真正消除身份等級的隱性分裂,從文化上真正實踐人人平等的信仰,長久必影響社會穩定,新一代的年輕農民,視務農為畏途,視農業為賤業,振興農業無從談起。而數億農民,也無法找到未來。 農村一旦衰敗,則城市失去了后方陣地,整個國家淪為潰敗的國家。
一號文件,需以上八個方面的配套,不能搞成半吊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